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 集刊
Studie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and Drama
曾用刊名: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简 介:《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Studies on the Ancient Chinese Novel and Drama(年刊)2003年创刊,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志人小说,真实地记录了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历史、文化、哲学、宗教、美学、风尚、名士的生活及精神风貌,历来为研究者和一般读者所喜爱。这部著作看似通俗易懂,其实,由于年代久远,无论是语言或文化背景都已成为历史的化石,因此,若要还原其真相,得其言外之意蕴,并非易事。笔者研读《世说》有年,兹对此书中比较难解和费解的内容作些考索,以求正于方家。也希望能引起喜爱这部书的普通读者的兴趣。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 主办单位:兰州城市学院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
- 主 编:包建强
- 创刊时间:2003
- 出版周期:年刊
-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77-6016-3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甘肃临夏永靖傩戏(二)
侯奇志[1,2,3,4]
(0-0)
雷神与子路的形神合体——李逵原型人物考论
王以兴[1];朱仰东[2]
(3-16)
瘟神的寓言——从《水浒传》开篇写瘟疫谈起
宋金民[1]
(17-29)
在“似”与“不似”之间——论《水浒传》中的王进
顾瑞雪[1]
(30-43)
慕寿祺《中国小说考》载佚失小说《平妖传》史实人物考
张彦丽[1];周琪[2]
(44-51)
论《镜花缘》对《品花宝鉴》的影响——兼论两部小说的现代接受问题
谢璐阳[1]
(52-61)
关于《行孝子到底不简尸》本事的再探讨
李颖[1]
(62-71)
《曹雪芹与〈红楼梦〉》题序
吴新雷[1]
(75-78)
未及品尝的甜蜜爱意——《红楼梦》恋情描写“不成熟”探幽
张劲松[1,2]
(79-88)
论《红楼梦》的“不言语”现象
倪金艳[1]
(89-99)
“霁日”“霁月”与晴雯形象的问题
龚逵[1]
(100-106)
清宫寿戏《祥芝应瑞》考述——兼论清宫寿戏文本渊源
刘铁[1]
(109-122)
神灵重塑与戏剧表现——晚清戏曲《孝义节》本事与形态考述
张红波[1];郭桢炜[2]
(123-133)
后南戏时期的南戏剧目特征
包建强[1];李毅苗[2]
(134-143)
元刊杂剧《赵氏孤儿》写定于金代
张玉荣[1]
(144-157)
“无过虫”——宋代戏剧艺人的精神呈现与刚性品格
贾喜鹏[1]
(161-172)
论晚清士绅对小说戏曲禁毁活动的推动和阻碍
张天星[1]
(175-185)
雍正朝禁毁淫词小说考述
彭秋溪[1];卢柯同[1]
(186-200)
论辞赋与戏曲的文体互渗
程维[1]
(201-211)
台湾藏《乐府考略》抄本考述
王文君[1]
(212-221)
“楚三王”相关传说考论
孙董霞[1];赵小戈[1]
(222-230)
宋代武术发展对英雄传奇的影响
黎昇鑫[1]
(231-241)
“士为知己者死”——《史记·聂政传》与《田七郎》文本关系考论
岳玫[1]
(242-250)
明刊文言小说《一见赏心编》插图考论
郑子成[1]
(251-261)
玉垒花灯戏的语言及历史文化特征——兼评《玉垒花灯戏研究》丛书
张淑萍[1];胡慧[1]
(265-272)
方法、视野与功底——评《传播学视域下的南戏走向》
姜子石[1]
(273-280)
中国传统戏剧大事年表
刘文峰[1]
(283-331)
《金瓶梅》在北欧地区的译介与传播——访哥本哈根大学易德波教授
潘佳宁[1,2]
(332-337)
江南戏曲碑刻补遗
李秀伟[1]
(338-348)
陇东环县文化馆整理口传清代剧目叙考(续)
赵建新[1]
(35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