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 集刊
简 介:是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和比较法专业研究生独立组织与编辑的学术辑刊,每年出版一至两期。《评论》秉承北京大学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坚持学术自律、自主和自尊的原则,在国内率先倡导打破国际法与比较法的学科隔阂,重视共同研究的理论取向。其着眼点在于不断推动和促进中国的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为国内学者了解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各国法律制度创造信息交换的平台,也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现实以及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现状提供透视的窗口。《评论》兼顾理论研究与实务透视,内容涉及到大国际法(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和比较法研究(包括基本理论、外国法译介、中外法律比较以及外国法之间的相互比较)的各个领域,形式上以论文、译文、评论、书评为主,还开辟了国际动态综述、重要文件资料、学术活动、中国实践、国际法和比较法教与学等专栏。
-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 主 编:张康乐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年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62-3736-6
总第辑
《北大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
(2-2)
国际法视域下的中立:历史沿革与当代语境
汪家雨[1]
(3-30)
《TRIPS》协议的药品专利“公共非商业用途”强制许可:以发展中国家基本药物可及性为视角
张语嫣[1]
(31-72)
气候变化诉讼中碳排主体的责任问题:基于案例的类型化研究
任天婵[1]
(73-94)
通过国内法规制条约暂时适用的可能性及其路径
吕赵刚[1]
(95-112)
从主权债务处置规则看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金融秩序
程昱[1]
(113-133)
论监管一致性规则与美国“非正式帝国”的关联关系
孙兆航[1]
(134-151)
匿名化的扩张:个人信息保护规则的例外
陈波[1]
(155-180)
起诉裁量权的域外经验与中国镜鉴——以日本起诉犹豫制度为例
任东[1];蔡蓓[2]
(181-203)
布雷顿森林基石的遗忘与重提——人道主义与利益主义的纠葛
王思影[1];苏祥佩[1]
(207-219)
何谓国际法批判性研究?致敬结构主义
[芬]马尔蒂·科斯肯涅米[1,2];何驰[3]
(223-231)
纯粹形式主义?徘徊于文本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凯尔森法律解释学
[奥]克里斯托夫·贝泽梅克[1];卢震豪[2]
(23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