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 集刊
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简 介:《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办,面向科技界、教育界、传媒界及其相关产业,面向广大科普工作者、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跨学科媒体融合型期刊。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以“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传播科学文化,探索科学教育”为办刊宗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重要指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出版工作的指导原则办刊。立足于讲述中国科学传播故事,解决中国科学传播问题,探寻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路径,以此努力建设中国科学界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出版阵地,构建中国科学传播话语体系。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致力于反映国际国内科学传播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针对重大理论、方法和前沿领域开展专题研讨和交流;引导相关学科的发育、创新及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努力发现和培育学术新人;服务于全体国民科学素养提升工程,服务于我国创新型社会建设宏伟蓝图。 《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将通过网络出版与纸质出版相融合的形式呈现以下内容:科学共同体的科技成果及其传播;面向公众和专门人群的科学传播实践;科学传播政策、法规与经典案例;科学传播理论、科学教育理论、科学文化理论、科技传播技术前沿等。《中国科学传播》是科学家、工程师、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科普工作者、科学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公众交互沟通的桥梁,也将是科学传播领域交流的学术高地。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 编:郭传杰;周忠和
- 创刊时间:2022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校区融合楼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12-06180-6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前言
(I0001-I0002)
AIGC媒介变革环境下科学传播“多元化”趋势研究
丁天宇[1];杨正[2]
(1-17)
社会情感、可持续与STEM教育:面向未来科学家培养的3S理念
周慎[1,2];高尚[1]
(18-31)
指向“科学育人”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文本挖掘技术的研究
陈凯[1];林佳依[2]
(32-49)
幻想何以被纪实:科幻纪录片的定义与特征
殷俊[1]
(50-61)
计量电影学视角下的抗疫主旋律电影研究:以《中国医生》和《惊心动魄》为例
黄雯[1];李文军[1];赵宸[1]
(62-81)
短视频中的科学家形象建构研究:以三个不同主体的抖音账号为例
武慧贤[1];姜炜[1]
(82-96)
民国时期科普杂志的传播维度与传播成效研究(1915—1949)
胡文亮[1]
(97-112)
真实的虚假性:在线虚假信息的认识论思考
郭佳楠[1,2]
(113-130)
主流媒体介入网络“泛娱乐化”治理探研
王春林[1];许美芳[2]
(131-142)
面向强人工智能时代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会议综述
许元元[1];周慎[1,2]
(143-151)
后记
(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