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Journal of Film Studies
曾用刊名:电影理论研究
简 介:电影理论研究在当下中国话语走出去的时代理念下,是一个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学术理论层面来讲,都是一个进行国际化传播的有效途径。《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杂志乘着当前“华语电影”无论在创作实践上,还是在理论话语上都是一个成熟的概念,而在西方电影理论界中,关于“华语”电影的“跨文化”“跨区域”等诸多研究范式已经成为显学。“华语电影”概念最初也是由上海电影学院的陈犀禾团队引进国内电影学术圈,并进行首次阐述。目前,这一学术概念已经运用到电影实践中,并且链接起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共同话语体系。因此,采用《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作为刊物名称,也是一种学术话语势力的表达。 未来作为“国家话语”和“中国梦”的理论梳理,可以深入到世界各个讲“华语”的地区和区域的电影文化实践活动。因此,本刊所涉猎的世界电影理论的研究和中国电影理论的输出都是针对“华语电影”实践、史论研究也恰恰应对了国家“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战略,联合国际学界,传播华语电影文化。
-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 创刊时间:2019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上海市上大路9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322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2171/J9
- 邮发代号:4-961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4期
学者相册
(0-0)
“影视剧与游戏融合发展及审美趋势研究”总结报告
陈旭光[1,2]
(5-13)
消费指引下网络微短剧生产方式与叙事策略的多重变异
程波[1];王晓峰[1]
(14-23)
“段落-镜头”与屏风式蒙太奇——媒介考古视角下的东方电影
何波宏[1];周厚翼[2]
(24-39)
意象生成与意蕴阐释:中国电影“再民族化”的路径探索
叶夏弦[1]
(40-48)
从“面具”到“面容”:电影脸的感知维度辨析
王天璋[1]
(49-57)
互文性视野下刘慈欣科幻作品电影改编路径研究
马颖杰[1,2];戴辰[2]
(58-68)
谢晋电影的隔代叙事
贾磊磊[1]
(69-74)
个体“把关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中国电影在德语地区的传播
[奥]伊莎贝尔·魏德[1];张华[2]
(75-88)
遥远的东方——郑明河影像作品中的亚洲呈现
庞鸿[1]
(89-104)
电影的存在方式及其时间问题——罗曼·英伽登现象学电影理论考察
杨宇[1]
(105-112)
片场剪影
(11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