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
简 介:《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 主管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201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1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43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87/G4
- 邮发代号:48-2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面向区域人才需求的自动化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探索
张近民[1];楼云江[1];吴爱国[1];陈浩耀[1];李建刚[1]
(1-5)
将木工实践教学融入高校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罗龙君[1];蔡新梅[1]
(6-10)
构建新时代医学院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探索
钟珊[1];马晓强[1];张健[1]
(11-16)
从数据到行动:中国大学生学业成就评估的应用研究——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为例
陈萍[1];张文格[1]
(17-21)
新农科背景下乡村振兴设计研究院发展路径和策略探析
崔勇[1,2,3];林海[1,2];李俅求[3];郭松[1,2]
(22-26)
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研究
杨帆[1];陈轶涵[1];马海啸[1];周岩[1]
(27-32)
基于“金课”标准的工程制图课程建设实践
朱文博[1];崔元元[1];高卡[1]
(33-36)
融合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教学体系
曹鹏辉[1];朱华丽[1]
(37-40)
科技兴警背景下校局融合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张莹[1];魏齐[2]
(41-46)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及教学评价改革探索
乔玉香[1];徐艳斌[1]
(47-53)
数字经济时代贸易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探讨:挑战与机遇
张谦[1];王洁菲[1];郭青鹏[2]
(54-57)
工程制图及CAD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杨元庄[1];欧明[1];雷朝[1];戴勋[1]
(58-62)
基于学生视角的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为例
苏广实[1];钟嘉仪[1];吴雁彬[1];袁桂华[1];廖春花[1]
(63-67)
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项目式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以钣金成形原理与工艺课程为例
武永[1];董红瑞[1];陈明和[1]
(68-73)
理工科专业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以机械振动课程为例
尹剑飞[1,2];吕云霄[1];胡茑庆[1,2];温激鸿[1,2];郁殿龙[1,2]
(74-78)
巧用习题拓展传热学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
唐兰[1];何石泉[1];娄驷渭[1]
(79-82)
中外合作办学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索
朱俊友[1];王慧[1]
(83-87)
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以税法课程为例
陆施予[1];张艳彦[1]
(88-91)
提炼结构化问题: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一种策略——以人美版和人教版美术新课程教学实践为例
高旭清[1]
(92-95)
交通安全类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郭凤香[1];唐于洁[1];蔡晶[1];万华森[1];杨洁[1]
(96-100)
水文预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索
程乖梅[1];张代青[1];沈春颖[1];唐鸿磊[1]
(101-106)
提升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性与高阶性的探索——基于历史和哲学视角
周先辉[1]
(107-113)
行业特色环境类专业教师科研反哺教学的路径探索
王家宏[1];裴立影[1];于生慧[1]
(114-118)
科教融合背景下人文地理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刘定惠[1]
(119-122)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林业工程学科本科生德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
徐日月[1];刘子英[1];王博[1]
(123-127)
地方外语高校国际组织人才实践实训体系探索
席桂桂[1];孟利君[1]
(128-131)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模式研究
徐霄[1];朱三立[1];高辉[1]
(132-13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广西高师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析
李万青[1];莫幼政[2]
(140-143)
劳动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模式探析
罗海华[1];常金梅[1]
(14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