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
University Education
简 介:《大学教育》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反映高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改革成果,促进高等教育人才素质提升,为我国高等教育和课程改革服务。
- 主管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南宁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2012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广西南宁市鲤湾路1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43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387/G4
- 邮发代号:48-2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9期
“地下结构工程—智能建造”交叉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张琦[1];穆保岗[1];田龙岗[1];郭彤[1];王建梅[1]
(1-5)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教学实践探索
吴一凡[1]
(6-10)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生态构建研究
苏晨[1];申灵灵[1]
(11-14)
数字转型中高校实验室安全管控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熊永强[1]
(15-18)
高校教代会教师参与制度优化的价值内涵及实践路径
陈诚[1]
(19-22)
面向化工专业科教融合的微化工概论与典型实验课程设计
李晴[1];沈海霞[1];刘畅[1];陈苏[1]
(23-27)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应用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于珊珊[1];王煜晶[1];赵越[1];蔚晨[1];黄子晏[1]
(28-32)
支架式分层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常敏[1]
(33-36)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理工类高校美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上海理工大学为例
施娜静[1];甘屹[2];章国庆[1];陈思琪[1]
(37-4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遥感图像判读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张锐[1];徐灿[1];张学阳[1];肖龙龙[1]
(42-46)
智能技术驱动下供应源搜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金缀桥[1];代维浦[1];张景源[1];何耀旸[1]
(47-51)
基于高校办学特色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解松[1];乔宪武[1];邱淑霞[1];姜伟棣[1]
(52-56)
人工智能时代传媒类专业硕士全媒体实践教学的理念与探索
季静[1]
(57-60)
AI共创背景下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析——以项目实践环节为例
史学峰[1];谢延楠[1];Arkom Sa-Ngiamvibool[2]
(61-65)
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邢长友[1];张国敏[1];丁科[1];许博[1]
(66-71)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基于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改革——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为例
倪月[1];刘奋武[1];葛元英[1];李旭伟[1];侯庆杰[1];徐韶足[1]
(72-76)
“课程思政+信息技术”助力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优化提升
高露[1];袁建华[1];杨美丽[1]
(77-83)
基于“慕课+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
李效萌[1];刘金辉[1];章艳红[1];刘媛媛[1];王洋[1];陈功新[1];郭亚丹[1];施兴华[1]
(84-87)
人工智能背景下地方高校法学专业教育适应性优化路径探索
庞庆龙[1];覃腾英[1];韦於坊[1]
(88-92)
数字化技术影响下图案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凌婕[1];陈晶晶[1];贺俊容[1]
(93-96)
基于三维度三主体的博弈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巩永华[1];张冲[1];朱卫未[1]
(97-101)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路径探索
佟晓东[1]
(102-106)
“新师范”建设背景下中国地理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尹娟[1];陈红[1];张文[1];陈婧祎[1]
(107-111)
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运用
樊艳[1]
(112-116)
基于“沉浸式学习共同体”理念的经济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谢行恒[1];杨杨[1]
(117-120)
民族预科教育的发展历程、实践经验和优化策略
蓝晓丽[1]
(121-127)
行业特色高校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以环安类专业“石化+智能+绿色”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例
王琼[1];李长波[1];安会勇[1];刘博[1];李薇[1]
(128-132)
思政引领、一流支撑、三链融合的地理科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李文翎[1];何亚琼[1]
(133-139)
“三元双融五联动”机械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祥建[1];李晓晖[1];郭语[1];程锦翔[1];周金宇[1]
(140-144)
全媒体时代提升广西职业教育国际传播力的路径——面向东盟地区
覃厚涵[1]
(145-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