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耘学刊 集刊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2021-202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励耘学刊(文学卷);励耘文学学刊
简 介:《励耘学刊》收录了国内外具有原创性的汉语文学论著。全书收录国内外学者对文学史、文化名家、文化现象和文学热点问题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新出著作的介绍文章,旨在交流学术信息,展示学术精品,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
- 主管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主 编:杜桂萍
- 创刊时间:2005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华龙大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8-3946-2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古代文献中的“黄鹄”书写及其文化意蕴
王娜[1]
(1-9)
中国古代《诗经》图像研究论略
孟荣[1]
(10-28)
周公遭变与《诗经·豳风》相关诗篇的写制
蒋清宇[1]
(29-44)
隐喻、意象与疗愈:陆游诗疾病书写的心史意义与自疗意识
朱子良[1]
(45-60)
宋代官员美政书写与新变——以营造文为中心
陈莜烨[1]
(61-77)
乾隆朝忠孝诗教及其困境——以“兕觥归赵”事件为例
邱红[1]
(78-92)
早期“诗说”的话语形态——兼论《毛诗序》的形成
凌彤[1]
(93-109)
从言到行的进路——庄子对语言困境的认知与策略
王慧玉[1]
(110-127)
“文丐”之外的诗人面相:周紫芝在南渡临安诗坛中的诗友交谊书写
王欣悦[1]
(128-146)
论冯梦龙拟话本中的“以诗带话”及其文学史意义——以《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为中心
梁智谦[1]
(147-160)
身份意识与张溥文学复古观念的多元形态
田明[1]
(161-176)
论颜鼎受《初阳山人渔鼓曲》的道情书写
丁淑梅[1,2]
(177-185)
从乾隆年间燕行录看朝鲜燕行使对毛奇龄的接受
罗静[1]
(186-202)
清人“三四拗救”说对唐近体诗律的误读
韩娅非[1]
(203-218)
反思与重构:从中国古代序跋看“副文本”理论的更新
王润英[1]
(219-233)
近五十年韩国红学研究述评
崔秀真[1]
(234-244)
“自反”的历史——上海沦陷时期李健吾的历史剧书写
杜怡[1]
(245-260)
《冷斋夜话》“王安石改苏轼《胜相院经藏记》”事考辨
杨曦[1]
(261-274)
方回别集新考
魏崇武[1]
(275-303)
古典戏曲目录编纂的重新定义——《清代杂剧叙录》读后
李志远[1]
(30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