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集刊

The Phenomenological and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 China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21-2022)、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集刊(2017-2018)

简  介:《‌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是中国(两岸三地)现象学和哲学研究界第一次合作努力的成果。‌该期刊致力于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现象学的探讨,‌主要回答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什么是现象学精神?‌它能否以及如何与中国人文精神相结合?‌ 该期刊的内容涵盖了现象学的哲学与方法发展,‌以及其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与影响。‌它以“面对实事”的思维态度和“工作哲学”的解析风格,‌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等人的现象学精神,‌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主办单位:上海译文出版社
  • 创刊时间:1994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哲学系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9814-8
  • 单价
  • 总价

总第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F0002-F0002)

面容与感性——列维纳斯的亲近诗学 欧阳谦[1] (3-20)

现象学心理学为什么重要? 游淙祺[1] (21-36)

论作为先验方法的马堡学派新康德主义 石福祁[1] (37-63)

“存在之真”中的沉思与理智——海德格尔对邓·司各脱范畴学说的现象学阐释 陈刚[1] (64-89)

基于辨认意识的意义构造——对胡塞尔意义同一性标准的重构与辩护 吴嘉豪[1] (90-105)

“真理之国土”与“幻象之驻地”的共属一体——“先验辩证论”的两个面向与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主题的理解 于思岩[1] (106-120)

自我革新与泛方法主义——论胡塞尔自我革新的工夫论 黄晶[1] (121-141)

论想象力作为比较能力——海德格尔的康德解读 张清涛[1] (142-160)

康德与现代文化——一篇纪念文章 马克斯·舍勒[1];尹兆坤[1] (163-185)

舍勒与胡塞尔的通信 埃德蒙德·胡塞尔[1];黄子明[2];马克斯·舍勒 (186-209)

对马克斯·舍勒的《形式主义》的批注 朱刚[1];吴思涵[1];埃德蒙德·胡塞尔 (210-238)

《纯粹现象学与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年)中的边注与文本注释 郑辟瑞[1];马克斯·舍勒 (239-254)

萨特的先验现象学 乔纳森·韦伯[1,2];赵佳梅[3] (257-282)

介于康德与舍勒之间的伦理学——关于希尔德勃朗特的现象学价值伦理学研究 陈水长[1] (283-296)

胡塞尔博士论题中的变分法研究及其与本质变更的关系 于宝山[1] (297-324)

感受的意向性与爱的超越——舍勒哲学作为经典现象学的另一种可能性 吴思涵[1] (327-351)

对主体性与他者的双重保卫——论《总体与无限》中的分离概念 陈浩宇[1] (352-371)

西田几多郎早期人格哲学对利普斯“同感”论的接受与批评——日本哲学对早期现象学运动接受之一例 孙彬[1] (372-388)

2023年中国现象学研究论文与著作统计 刘思言 (391-424)

编后记 (425-426)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各辑目录 (438-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