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清华金融评论

清华金融评论

Tsinghua Financial Review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以“顶天、立地、学术、政策”为办刊原则。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内容要求具有深刻性、思想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与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国外经济金融监管机构、国内经济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国内外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经济金融学术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依托于清华大学、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国家金融研究院的强大科研资源,利用杂志自行采编、政策制定者提供、科研机构供稿、专家学者投稿等渠道获得的稿件,通过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形成独特的内容特色。专注于解读、评论经济金融形势、政策与实践,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主要栏目有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国际、台湾之声等,每期会以专题形式探讨热点话题。于2013年11月5日试刊号发行。本刊在深入、全面、客观地分析、解读、评论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希望为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经济金融类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最终达到实现“推动金融变革、引领金融实践”之目的。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 创刊时间:2013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东门液晶大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73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169/F
  • 邮发代号:82-258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7期

应对全球货币政策转向,仍须坚持“以我为主” 张晓慧[1] (2-2)

前瞻 (9-9)

回顾 (10-10)

精彩观点 (11-11)

数字 (11-11)

5月金融指数环比向好,但仍处于紧缩期——道口金融晴雨指数上线发布 田轩[1,2];张铧兮[2] (12-13)

全球央行政策转向:趋势与应对 周茗一 (14-15)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的演进 潘功胜[1] (16-18)

全球宏观经济转变及影响:货币政策的两难选择 王一鸣[1] (19-19)

日元贬值加大当前日本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难度 管涛[1,2];龚彩鳞[1] (20-23)

当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调整及其溢出 鄂志寰[1];赵雪情[1] (24-27)

美联储政策转向难:原因、趋势及影响 蔡真[1,2];刘冲[3] (28-31)

冲破财政困局:植田时代的日本货币政策 白雪石[1];孙恺健[1] (32-34)

非典型的全球降息潮 钟天[1];宋雪涛[1] (35-38)

构建中国国家金融反制裁框架和政策建议 朱民[1];李长泰[2] (39-43)

反制裁视角下: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朱民[1];巩冰[2] (44-48)

反制裁背景下中国多元化跨境支付系统构建 郑重阳[1];朱民[1] (49-52)

维护我国涉外金融资产安全和稳定,防范化解金融制裁风险 潘柳[1];张娓婉[1];巩冰[1];韩绍宸[1];李长泰[1];郑重阳[1] (53-56)

积极应对国际经济金融体系挑战,为促进全球发展贡献力量 廖岷[1] (57-59)

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徐洪峰[1,2];魏文龙[2];伊磊[3] (60-62)

关于当前货币政策在地方传导质效的思考 高鸿[1] (63-66)

普惠金融视角下地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的完善 韩锦绵[1];程彬桓[1];岳东岐[1] (67-70)

生态链与平台金融是零售银行转型方向 姜兆华[1] (71-73)

我国银行业当前不良贷款结构分析 周臻[1,2];杨文梅[3];熊陈言[2] (74-76)

构建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相适应的稽查执法机制研究 王宏宇[1] (77-81)

注册制下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的新发展 王琦[1] (82-84)

践行金融为民理念,提升第三方基金销售平台服务质量 张晓燕[1];张伟[1] (85-92)

动产融资担保怎么选——基于产业数字金融实践思考 刘坤坤[1];吴健雄[2] (93-96)

公司内部资本市场的q理论 戴民[1];泽维尔·吉鲁德[2];蒋为[3];王能[4] (97-100)

探索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使用程序及配套体系建设 张健华[1,2];许林[3];庞鑫[3] (101-104)

REITs的法律结构与税收安排的国际比较 王娴[1,2]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