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金融评论
Tsinghua Financial Review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以“顶天、立地、学术、政策”为办刊原则。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内容要求具有深刻性、思想性、前瞻性和实践性。与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国外经济金融监管机构、国内经济金融政策制定部门、国内外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经济金融学术科研机构建立广泛联系,依托于清华大学、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以及国家金融研究院的强大科研资源,利用杂志自行采编、政策制定者提供、科研机构供稿、专家学者投稿等渠道获得的稿件,通过深入研究、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形成独特的内容特色。专注于解读、评论经济金融形势、政策与实践,以分析研究经济金融形势、解读评论经济金融政策、建言献策经济金融实践为办刊内容。主要栏目有宏观经济、央行与货币、银行与信贷、资本市场、财富管理、互联网金融、国际、台湾之声等,每期会以专题形式探讨热点话题。于2013年11月5日试刊号发行。本刊在深入、全面、客观地分析、解读、评论重大经济金融政策的基础上,希望为经济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务,为商业性金融机构等经济组织的决策者提供咨询服务,为经济金融类院校和研究院所等科研机构的教学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最终达到实现“推动金融变革、引领金融实践”之目的。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
- 创刊时间:2013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东门液晶大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6738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169/F
- 邮发代号:82-258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12期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汪小亚[1]
(2-2)
前瞻
(9-9)
回顾
(10-10)
精彩观点
(11-11)
数字
(11-11)
从金融暖流涌动看2024年10月市场新动向
田轩[1,2];张铧兮[2]
(12-13)
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周茗一[1]
(14-15)
新一轮农村信用社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
欧阳卫民[1]
(16-16)
构建金融支农支小特色“5S模式”,重塑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新优势
隋军[1]
(17-19)
以组建省级农商联合银行为契机,加速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罗军[1];陈良敏[2];邓城涛[3];易鑫富[4]
(20-23)
深化海南农商银行改革,助力海南经济发展与自贸港建设
陈维[1]
(24-25)
数字化转型:为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注入新动能
周道许[1];刘家华[2];沈乐阳[1]
(26-28)
构建中国特色农村金融体系:一个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反思框架
王曙光[1,2]
(29-31)
农信社改革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马九杰[1,2]
(32-35)
监管政策的与时俱进与农村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
唐晓雪[1]
(36-38)
我国农村信用社“再造”:回顾与思考
马新彬[1]
(39-42)
农村信用社改革前景展望
祝红梅[1]
(43-45)
农信社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珩[1,2]
(46-48)
构建以消费驱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张冲[1,2];张明[2,3]
(49-51)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建设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袁佳[1];付昊东[1]
(52-54)
理顺新时代财政体系的“央地关系”
刘磊[1,2]
(55-59)
商业银行做好科技金融,服务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阮超[1];郑辛如[2]
(60-62)
城商行:构建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之路
杨宝峰[1]
(63-66)
以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为纽带,夯实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根基
李冠莹[1]
(67-70)
活跃S基金交易市场,赋能科技型国企新质生产力发展
贾彦[1];刘申燕[1]
(71-75)
关于界定短线交易主体范围的监管思考
叶秋萍[1]
(76-78)
构建普惠养老金融生态圈,促进养老产业发展
沈明智[1];刘能华[1];田振[1,2]
(79-83)
养老理财产品权益投资的进展、问题与建议
杨娟[1]
(84-86)
数字金融服务指数与新市民消费特征
张健华[1,2,3];庞鑫[4];李昱彤[1]
(87-91)
数据资产质押融资: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吕正英[1];王建平[2];林晓雯[3];冯芸[4]
(92-94)
宏观预期、融资约束与异象
何为[1];苏智伟[2];余剑峰[3]
(95-98)
ADQ:阿联酋新崛起的主权财富基金
高皓[1,2];孙子谋[1]
(99-104)
特朗普重返白宫的施政方向与对华影响
汪浩[1]
(105-108)
美国金融制裁的体系框架、工具和影响
李长泰[1]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