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企管理
China State-Owned Enterprise Management
简 介:专注国资国企管理的国家级财经媒体,为国企提高管理水平助力,为国企发展增添正能量。在内容上坚持正确引导舆论和有效舆论监督相结合,影响国资国企战略决策层、监督管理层、经营和学术层。
- 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 创刊时间:2014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顺义区竺园路12号院42号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59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224/F
- 邮发代号:2-866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S1期
构建新型政企关系,打造现代新国企
季晓南[1,2]
(0-0)
在改革和创新中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杜莹芬[1]
(0-0)
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
朱光耀[1]
(3-4)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性变革的生产力
黄速建[1]
(4-4)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黄群慧[1]
(5-6)
深刻理解创新引领的新意涵
陈小洪[1,2]
(7-8)
国企应积极推进新型财务共享建设
靳东升[1]
(8-9)
品牌赋能新质生产力
才大颖[1]
(10-11)
以工艺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
王献新[1]
(11-11)
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认识
孙明华[1]
(12-12)
打造现代新国企,提升新质生产力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彭建国[1,2]
(13-13)
把握好经济的“形”与“势”
王朝才[1,2]
(14-14)
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历史性机遇
李锦[1]
(14-17)
以知识创新服务现代新国企
柯春晓[1]
(17-17)
新竞争格局下,国企要担起两大责任
文宗瑜[1]
(18-18)
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核电运行研究与创新实践
刘志勇[1];朱术超[1];徐侃[1];张福海[1];昌正科[1];许晓峰[1];梁军[1];廖泽军[1];林凌[1]
(21-28)
浦发银行个人碳账户体系构建与实施
夏云平[1];邱纪晟[1];江鸿[1];吴赟[1];杨洁[1];王韫琪[1];曹晨[1]
(29-38)
“双循环”背景下东北地区大型国企跨境物贸产业体系构建与实施
尚云龙[1];齐志刚[1];孙雪飞[1];谢雄[1];王雅坤[1];徐闯[1];付海涛[1]
(39-45)
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国际一流首都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战略闭环管理模式
田野[1];金立[1];丁理峰[1];马力[1];吴琼[1];孙晨富[1];谢正和[1];李敬波[1]
(46-53)
“先锋领航”党建品牌助力党建与业务双提升
王恩泽[1];马帅[1];张宗振[1];栗雷[1];闫宝[1]
(54-57)
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管理体系
隋晓峰[1,2];苏永健[1,2];尹卫方[1,2];丁理峰[1,2];郑睿[1,2];久凯[1,2];赵立[1,2];伊晓轩[1,2]
(58-62)
央地药企战略性重组的“太极”模式
李阳春[1];俞敏[1];张晓星[1];李鸿坚[1];向春蓉[1];姚琳[1];李赵莲[1]
(63-68)
山西文旅集团“1121”品牌管理模式
李堂锁[1];王少斐[1];李楠[1]
(69-72)
重庆兴农担保集团:“五化”驱动管理创新
刘壮涛[1];谭大辉[1];陈明文[1];刘庆阳[1];姚领[1];田毅[1];黄德林[1]
(73-76)
“能源先锋”党建品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杨洪[1];冉兰平[1];徐孝刚[1];杨涛[1];刘成辉[1];王行仁[1];黄希[1];杨鑫[1];邓勇[1];汪志桥[1];李睿[1];蒋磊[1]
(77-82)
“十个坚持”谱写现代新国企高质量发展“华阳篇章”
王永革[1];张丑明[1];周亮[1];李昊[1]
(83-90)
“润银先锋”党建品牌引领央企特色数字化产业银行创新发展
宗少俊[1];张宏山[1];李雁南[1]
(91-98)
新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刘钢[1];王培勋[1];刘欢[1];杨凌[1];王鑫[1];刘佳[1]
(99-103)
“出彩官地人”引领矿井高质量发展
温千峰[1];王永刚[1];郑文贤[1];郭凡[1];刘晓勇[1];李剑飞[1];贾俊斌[1];郝俊伟[1];兰海峰[1];张豪[1];乔旭东[1];梁哲[1]
(104-106)
广州工控资本“资智工舰”党建品牌引领国有投资公司高质量发展
左梁[1];胡高玲[1];童勇兵[1];黄勤[1]
(107-110)
五色党建引领“清水润民心”
张炜[1];钱晓明[1];毛灏轶[1];胡侃[1];张瑜[1];吴若霁[1];张明[1];焦洁[1];胡淑圆[1];胡珺[1]
(111-116)
华润资本“本·领”党建品牌引领被投非公企业提升价值创造力
秦锋[1];聂蓉[1];姜丽萍[1];杨洋[1]
(117-120)
“红棉广分 五彩初心”党建品牌
陈伟[1];凌美章[1];朱英环[1];林枫[1]
(121-124)
“八维并进”党建品牌打造融合发展新典范
党亚明[1];高海军[1];李倩[1]
(125-129)
“数智友谊”引领传统零售业对接未来
钟勇[1];王红海[1];谢诗韵[1];宋毅强[1];李铭斌[1];胡仲昆[1]
(130-135)
党建引领红色资源活化赋能乡村振兴
朱建民[1];张云霞[1];郭丽琴[1];李洋[1];李治敏[1];李文钰[1];牛江[1]
(136-138)
“芯丝路”党建品牌引领混改企业提质增效
曾耕耘[1];曾金鑫[1];洪小乐[1];叶雅萍[1];黄碧娇[1]
(139-142)
“新烯望”党建品牌铸就行业标杆
徐翻弟[1];刘超[1]
(143-146)
“五心港机”特色党建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
张群[1];马磊[1];徐建华[1];阮嘉伟[1];陈映[1];林钦[1];王聪[1]
(147-150)
高质量党建引领混合所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
郭永兴[1];王学忠[1];胡为[1]
(151-153)
企业重组中财税战略的应用实践
兰玉贞[1];王晓峰[1];殷红姝[1];张殿鑫[1];黄丙龙[1];刘岗[1];武洪刚[1];隋玉龙[1];孙苗瀚[1]
(154-160)
党建引领“两非”剥离的创新与实践
陈运龙[1];刘坚[1];周波[1];彭娟[1];吴志鹏[1]
(161-164)
协同高效深度共享网络运营新体系
周伟龙[1];林学技[1];陈锋[1];林潇[1];陈海[1];潘晓宇[1];吴帆[1];洪林梦涵[1]
(165-172)
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索与实践
李勇[1];李国伟[1];杨春建[1]
(173-175)
党建与业务“双品牌”“双融合”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管学锋[1];张浩[1];李爱国[1];孙剑[1];张所梅[1]
(176-182)
“绿电先锋”党建品牌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吴炜[1];陈可[1];李贤军[1];林继晓[1];彭华武[1];刘据[1];胡迅[1];马紫孟[1]
(183-187)
企业征信数科产业生态管理体系
杨为琛[1];管延安[1];赵林[1];舒南飞[1];张昶洪[1];陈乃明[1];李立宁[1];李恩[1]
(188-194)
红旗渠精神引领天津中建地产“一稳、三转、五突破”
陈继东[1];马玲[1];许亚东[1];赵帅帅[1];康佳鹏[1];张瑞文[1];孟晗[1];赵鹏程[1]
(195-198)
大型供热企业资源整合新模式
宋国祥[1];苏李成[1];白钰[1]
(199-204)
“精益智选”引领推动选煤专业化高质量发展
毕昌红[1];袁红军[1];刘兆俭[1];刘海[1];杨龙生[1];汪涉洋[1]
(205-209)
国有企业全面从严治党“五个下沉”管理实践
姜帆[1];阚兴[1];孟文涛[1];张姜涛[1];张瑞[1];侯宝[1];王凯丽[1];商增琪[1];李茜希[1]
(213-220)
红色“点线面”党建创新与实践
彭广民[1];史林[1];崔乘亮[1];左孔林[1];罗圣海[1];左艳娇[1]
(221-224)
“360全域嵌入式”大党建模式
范瑞威[1];周军[1];关杨[1];林晓莲[1];杨修月[1];张颖[1];谢苗[1];张妍雯[1]
(225-230)
建筑企业党建共建品牌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史庆涛[1];孙锋[1];赵岩[1];王举举[1]
(231-235)
“红色羊角”全域智慧党建“数治”之道
丁建隆[1];曹晓军[1];何江海[1];陈意莹[1];曹佳[1];彭嘉雯[1];钟文[1]
(236-242)
中旅投资党建与经营互融共促工作法
蒋洪[1];唐勇[1];甄永辉[1];杨洪臻[1]
(243-245)
大型施工企业“3+N”智慧党建模式
张志娟[1];刘为洋[1];汪石洲[1];方成龙[1];毕晓艳[1];段传坤[1]
(246-250)
大型勘察设计企业“党建+产学研”“六个一”融合体系
鲁志俊[1];王伟[1];张桂英[1];方小桃[1];蒋超[1]
(251-254)
新时代基层企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五化”学习法
王勇[1];肖滋奇[1];陈玲珑[1]
(255-259)
精益“蜂巢式”党建量化模型
赵志忠[1];史晓军[1];张宝文[1];李向前[1];宋爱民[1];崔宇英[1];樊大钧[1];孙逊[1]
(260-264)
火电企业党建与业务融合“三四五”创新工作法
李明柱[1];陈晓亮[1];常祯[1];赵忠正[1]
(265-270)
县域新型电力系统“三台”组织管理模式
姚育[1];余洋[1];张亚东[1];李华龙[1];梁韬[1];张渝[1];赵俊[1];王强[1];石涵天[1]
(271-277)
“砺剑先锋营”使命导向型党建品牌建设实施
练远乐[1];李沛洋[1];周珏[1]
(278-281)
现代化煤矿“1345”党建品牌体系
张建安[1];张宽[1];王小利[1];黄其锋[1];刘合勇[1];孙敏[1];李潇洋[1];倪超全[1];高小艳[1];张志远[1]
(282-287)
“党建+”模式推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陈伟[1];陈宗银[1];廖敏[1];王澜[1]
(288-291)
“红色纽带”“八联机制”连市县促发展
陈建良[1];刘海艺[1];林凌松[1];章小强[1];涂评桂[1];黄培合[1];陈雅慧[1]
(292-295)
“党建+X”项目管理创新与实践
彭德[1];朱洪彬[1];李霞[1];张小琴[1];邵吉[1]
(296-301)
“六大引擎、八轮驱动”党建工作管理体系
尹球[1];郑运[1];蒋有翔[1];郭永恒[1];董行[1];安忠辉[1];王丽[1];苗倩倩[1]
(302-305)
红色先锋 绿泽中卫——中卫水务特色党建品牌
景兆瑞[1];魏艳[1];王浩[1];张建军[1];杨金芳[1];王珊珊[1];李园[1];丁蓉[1];雍磊[1];王桂林[1]
(306-310)
建筑类商贸企业党建与业务“四个融合”工作机制
芦自军[1];金力强[1];黄亮[1];胡毅[1];任斌[1];郑晔[1];苏彦红[1]
(311-316)
国网新疆经研院“党建+”五推进五融合工程创新与实践
韩刚[1];陈伟伟[1];宋新甫[1];曹茜[1];孙家文[1];易庚[1];边家瑜[1]
(317-320)
企地结对聚合力,党建共建促发展
杨欢欢[1]
(321-323)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
聂自强[1];臧苗苗[1];胡宜平[1];易湘戈[1];邹芸鹂[1];徐琪[1];徐梦君[1];马晓婷[1];唐奕洁[1]
(324-327)
昊华能源“一三五七”党建管理体系创新与实践
董永站[1];郝红霞[1];张新发[1];乔艳芳[1];冯宁[1]
(328-331)
延长石油销售公司“1373”党建工作体系
薛占祥[1];张冰[1];师伟伟[1];陈凯[1];张燕[1]
(332-336)
城际党建联盟助力无锡地铁驶入智慧时代
张军[1];潘海刚[1];周茂庆[1];王瑛[1]
(337-340)
国网寒亭供电公司“新筝程”大思政工作体系
王娜[1];张璐[1];张译文[1];孙刚[1];王艳[1];高凯[1]
(341-344)
“价值创造先锋队”党建品牌
费锐[1];徐圳[1];张文飞[1];顾益新[1];叶天宇[1]
(345-348)
“一核八融”党建矩阵“淬钢铸魂”聚合力
李常亮[1];魏锭强[1];曾玉山[1];杨伟根[1]
(349-354)
新时代国有企业“引领型党组织”建设
潘树平[1];王之成[1];徐天鹏[1];高月琴[1];汪云鹏[1];张唯希[1]
(355-358)
煤电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实践
丁希阳[1];张善斌[1];张凯[1];邹磊[1]
(359-363)
以高质量党建深化企业思想政治建设
李小军[1];谢伟秀[1];吴德波[1]
(364-367)
“1+5”党建工作新模式赋能高质量发展
付东升[1];白晓东[1];梁大学[1];王嘉秀[1];李巍[1];张贺[1]
(368-371)
“红耀五星”党建品牌构筑“立体式”党建新格局
佘曙星[1];刘佳俊[1];冉伟昊[1];黄榆茗[1];杨茜[1];王政委[1]
(372-377)
城市基层党建“红色生态链”建设实践
姚旭东[1];田永伟[1];常文庆[1];邰俊坤[1];佟林[1];于磊[1]
(378-380)
大型综合性医院急诊科的精细化管理之路
陆远强[1];宋聪颖[1];张琴[1];章夏萍[1]
(383-388)
科研院所数字化移动办公探索与实践
孙青波[1];于勇[1];余卫国[1];蔡宗伯[1];冯轶然[1];赵添[1];陈安妮[1]
(389-397)
基于精益管理的“配件+信息化(ERP)”升级实践
张洪军[1];张宇[1];齐相松[1];郭金宝[1];郭立福[1];江颖[1];康丽丽[1];张闻超[1]
(398-403)
山煤国际精益安全管理体系
武海军[1];付中华[1];韩磊[1];焦昊[1];徐向东[1];许晋斌[1];闫俊杰[1];赵亮[1];韩明珠[1];韩秀光[1];郭占科[1];王义强[1];童宇[1];李振茂[1]
(404-409)
汾西矿业集团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宁永志[1]
(410-414)
中交上航福建交建公司立体经营体系构建与实施
王志杰[1];仇鑫波[1];郑永滪[1];谢军[1];庄福来[1];王晓华[1];张纪祥[1];张亮[1]
(415-419)
社区综合治理的兴县模式
张志良[1];陈彦[1];郭媛[1];王宇[1];段媛[1];李蓓[1]
(420-422)
老厂房焕发新活力 打造高品质产业园区
刘勇[1];刘思伶[1];麦莉莉[1];李鸣凤[1]
(423-428)
国企基层党建工作量化考评体系
叶翰松[1];叶波[1];唐雪茹[1];刘洪新[1]
(429-432)
大型能源集团一站式办公用品采购平台
冯宝泉[1];葛青峰[1];项昆[1];单付[1];安惠勇[1];田志俊[1];钟杨[1];李佳音[1]
(433-438)
高速公路企业运营管理标准化成本管控体系
董营营[1];王殿钧[1];宗清华[1];杨杰[1]
(439-448)
国网省级电科院精益预算管控模式
夏燕慧[1];李晓倩[1];龚曼[1];张紫薇[1];齐文婧[1];贺丹[1];樊霞[1];郭婷[1]
(449-453)
高速公路“无亭式”收费管理新模式
周南杰[1];郭泽棉[1];黎大明[1];苏美华[1];骆怀德[1];周璇[1];陈佳霖[1];钱家璐[1]
(454-459)
敏捷项目管理在热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张铭海[1];项洋[1];杨东升[1];马晓华[1];李笑松[1];李冬翔[1]
(460-464)
中国一汽新产品项目收益成本管控体系
李鑫[1];辛艳平[1];王也平[1];周军辉[1];徐精婧[1];孙健[1];宋健[1];刘潼[1]
(467-474)
国网南瑞集团“以数治税”智能管控体系
魏蓉[1];胡顺靖[1];张磊[1];翟启杰[1];陶然[1];朱治孝[1];戚洁茹[1];冷庆阳[1]
(475-485)
矿冶集团“155”财务管理模式
马继儒[1];李磊[1];刘翃[1];田世栋[1];曾庆江[1];王诗然[1];王博宇[1];李勇慷[1]
(486-493)
大型人力资源企业数字化司库体系
王洁民[1];王康[1];王震[1];蒙娜[1];宋庆[1];张永华[1];徐超然[1];谭永兴[1]
(494-497)
建筑企业财务数据中心建设及“组链式”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
王萌[1];张攀[1]
(498-504)
一汽-大众财务数智化建设实践
廖欣悦[1];李晓红[1];田小录[1];闫华[1];李婉枢[1];孙溟泽[1];景亚冬[1];王英茜[1]
(505-511)
全息动态、智慧协同的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体系
林世友[1];李宇哲[1];郑仲海[1];陈晋军[1];魏志斌[1];林少红[1];王瑜[1];许凌燕[1];郑友谊[1];单敏[1];康俊楷[1]
(512-522)
价值导向下“矩阵式”全面预算管理模式
司玉琢[1];范超[1];张美娜[1];赵晓光[1];郭海滨[1];韩雷[1];陈敏[1];李宾秋[1];张丽丽[1]
(523-528)
港口企业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何晟[1];谭云铁[1];江顾健[1];谭小兵[1];吴少伟[1];邝祖远[1];高峰[1];梁泽娟[1];黎耀楷[1];邱晓娜[1];唐域[1];郑吉华[1]
(529-535)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模式
张禹[1];马付海[1];常印坤[1];于超[1];刘昊[1];徐剑波[1];王小宁[1];郑凯[1];肖磊[1];孙德正[1]
(536-545)
基于智能驱动的价值创造型财务管理体系
周军[1];关杨[1];罗广明[1];王崇[1];张海宏[1];黄艳雄[1];陈雪梅[1];俞泽坤[1]
(546-552)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智慧型大财务体系
徐锦辉[1];赵腾宇[1];程蕊[1];马航[1];李霞[1];刘岩[1];黄福山[1];邢茜[1]
(553-559)
数字人民币推广应用的电网模式
许文达[1];桑文奇[1];杨宇[1];刘薇[1];刘中彦[1];李耀宗[1];刘玉[1];王强[1]
(560-565)
“一平台、二集中、三层级”智能化财务管理体系
范瑞威[1];林立[1];罗斌[1];黎锦秋[1];林艺阳[1];陈君靖[1];梁丽琳[1];郑凤芯[1]
(566-571)
地市供电企业成本项目多维全寿命周期管控体系
王世海[1];李杰[1];徐中中[1];赵军[1];毛梦婕[1];蒯成[1];郭永陆[1];张洁[1]
(572-577)
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智慧型集团级财务共享模式
叶国华[1];单淑兰[1];董克恭[1];于立[1];孙超[1]
(578-589)
华润江中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数字化转型
邢健[1];李小俊[1];周违莉[1];王巧琳[1];胡心搏[1]
(590-597)
广州地铁“内外联动”资本运作模式
王晓斌[1];钱伟[1];王旭新[1];宁平[1];谭富强[1]
(598-602)
“全程分析,多维评价”数字化项目管控应用实践
唐骞[1];张希翔[1];黄汉华[1];梁爱蓉[1];谢菁[1];谭期文[1];韦宗慧[1];覃宁[1]
(603-608)
业财穿透式数智化“两金”管理平台构建与实施
邹强[1];朱卫华[1];汤秀丽[1];姜峻[1];张晔华[1]
(609-613)
油公司体制下采油厂“三融合”财务管理模式探析
苏伟[1];方若旭[1];荆艳飞[1];吕恒[1];景岩[1];甘松灵[1];尹丽红[1];于斌[1]
(614-619)
电网企业市县所三级经营质效价值管理体系
王荣茂[1];周树伟[1];于兆河[1];姜丽娟[1];张建伟[1];杨新悦[1];姜庆波[1];张琳[1];乔冠鸿[1];侯俊东[1];吴迪[1];卢荻[1]
(620-625)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金管理创新研究
陈先华[1];赵珏[1];高舒璐[1];章意晨[1]
(626-630)
行动学习+业财税融合创新管理模式
任健翔[1];牛文强[1];罗翠丽[1];黄梦迪[1];林彦妤[1];廖国安[1];黄舒琪[1];陶佳[1];邓胜钰[1];黄科龙[1];余水连[1]
(631-634)
工程管理系统在企业财务管控体系中的创新应用
周贵明[1];刘浚哲[1];郭晓伟[1];陈容容[1]
(635-638)
油田企业数字化驱动财务管理转型实践
贺小滔[1];程宁[1];解洪勇[1];王宏升[1];梁莉[1];黄双[1];李艳丽[1];陈学云[1];孙剑宇[1];宋江红[1];石锋[1]
(639-647)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建筑企业税务生态体系
涂丽娜[1];李炳燃[1]
(648-659)
工程项目绩效考核系统的创新应用
杨德智[1];姜昕[1];侯兰璧[1];蔡锐[1];田树涛[1];徐爱辉[1];向宇[1];蒙艳峰[1];郝敬豪[1];龙星宇[1];孙欣[1]
(660-665)
勘察设计项目成本资金一体化同步管控体系
高云峰[1];余蓉[1];章兹英[1];兰雅芬[1];赖绍桂[1];代恩[1];舒莹[1];熊露[1];张耀方[1]
(666-670)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背景下“多币种双平台”融资模式
李奥博[1];梁程智[1];周经伟[1]
(671-679)
多维投资效益管理体系研究
徐淼[1];孙钗[1];范新红[1];栾欣[1];王美欢[1];刘宸希[1];孙晓峰[1];安丽莹[1]
(680-690)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六全”预算管理体系
黎云付[1];吴安富[1]
(691-699)
基于产学研联动的“智能建造+古建修缮”首华模式
刘锋[1];杨天华[1];袁畅[1];吕光[1];吕梦吟[1];田宝生[1];高悦[1];于彬[1]
(703-706)
以打造“产品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
万鑫铭[1];刘安民[1];王锐[1];张亚明[1];吴瑜[1];陶倩[1];唐淑花[1];张振华[1]
(707-715)
一汽红旗研发业务数字孪生管理体系
张天强[1];李大鹏[1];曹洋[1];张立平[1];王永山[1];弭超[1];李鑫[1];赵鹤阳[1]
(716-721)
“加减乘除”释放自主创新动能
谢文景[1];华枫[1];麦杰涛[1];余永忠[1];李豪[1];谭伟瀚[1];吴江一[1]
(722-725)
1000MW火电企业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系统
夏杰[1];史啸曦[1];何骞[1];费章胜[1];金旭明[1];姜薇[1]
(726-733)
山东省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系统设计与实现
徐永兵[1];马登月[1];袁东[1];刘艋[1];余洋洋[1];朱昌涛[1]
(734-738)
以绿色低碳智慧供热引领者为目标的大型供热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常增军[1];李仲博[1];张瑞娟[1];张立申[1];贾丽华[1];石英[1];邳晓梭[1]
(739-745)
粮仓磷化铝智能施药器的研发与应用
刘经华[1];程小丽[1];栗克[1];李传祯[1]
(746-747)
建筑渣土3D打印技术的创新应用
杨海亮[1];梁晓波[1];徐小明[1];周华杰[1];宋文奇[1];牛文克[1]
(748-753)
烟台公交示范引领动力电池更换盘活运力
张文生[1];李进文[1];徐超[1];李建涛[1];徐蕴达[1];季道革[1]
(754-756)
特厚煤层开采强动压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法
张勇[1];马清水[1];周治宇[1];郭瑞[1];孙峰[1];韩伟[1];宋永明[1];程上[1]
(757-762)
智慧桥梁预制构件厂建设实践
陆怡[1];罗金标[1];严宗雪[1];赖富才[1];李海翔[1];卢明子[1];曾锋[1];林敬辉[1];孙一方[1]
(763-768)
广电计量以市场为导向的“133”技术创新体系
黄敦鹏[1];明志茂[1];曾昕[1];陆裕东[1];赵可沦[1];蒋赞一[1]
(769-773)
大型燃煤电站智慧企业建设实践
丁伟平[1];王晓晖[1];邢继涛[1];周刚[1];张亚强[1];李旺[1]
(774-780)
WEAM生态智慧运营平台
黄绵松[1];申若竹[1];郑乔舒[1];田贵朋[1];周奎宇[1];吴晓甜[1];刘佳旭[1];陈鹏[1];王紫玮[1];张凌宇[1]
(781-789)
高原山地光伏发电跟踪系统优化应用研究
叶升鹏[1];张新[1];白梁儒[1];刘希望[1];张坤骏[1]
(790-797)
隧道交通安全数字化管控体系
周卫[1];李堂东[1];高严广[1];刘碧波[1];王昌伟[1];刘如意[1]
(798-804)
垃圾焚烧电厂垃圾吊智能全自动控制系统
刘学迅[1];钟卓延[1];李志东[1];张伟东[1];张燕星[1];刘杰[1];刘岸青[1];尹成龙[1];李佃光[1];易刚[1]
(805-808)
光伏跟踪系统坡地反阴影遮挡创新与应用
叶升鹏[1];张体涛[1];杨勇[1];彭云昆[1];胡正洪[1];刘帅[1];赵宏[1]
(809-813)
“能碳物联”在商业综合体中的应用
塔拉[1];赵旭之[1];高岳[1];杨杰[1];郭佳鑫[1];赵时彦[1];康婷婷[1];魏艺校[1];季文博[1]
(814-819)
中国石油“1144”财会监督体系
蔡勇[1];周远鸿[1];饶瑞久[1];贾永昌[1];杜阳[1];庞钊[1];王小勇[1];梁楠[1]
(823-829)
基于风险预警防控的财务共享平台优化与提升
韩晗[1];蔡锐[1];邬宝琛[1];徐爱辉[1];时情[1];何娟娟[1];杨阳[1];刘中奎[1];于奇凯[1];王玉琴[1]
(830-837)
电网企业数智化风控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
李理[1];尹悦[1];范士新[1];陈冬梅[1];纪永满[1];卢荻[1]
(838-844)
建筑施工企业PPP项目财税管理研究
袁军[1];曹振宇[1];蒙艳峰[1];李旭光[1];祝长城[1];杨帅[1];吴鹏[1]
(845-850)
电网企业防范拖欠中小企业往来款的数字化管理体系
杨贤友[1];陈翔[1];陈勇[1];刘峰[1];谢东林[1];侯识样[1];刘桦[1];徐敏[1]
(851-855)
医疗健康企业“三管一控”管理体系
朱晶山[1];董慧蕾[1];韩墀[1];王春峰[1];张健[1];林哲民[1];刘晓栋[1];王颂杰[1]
(856-864)
企业集团智慧管控新模式
卢智旭[1];徐华南[1];郑哲峰[1];邱世晖[1];周斌[1];吴建淡[1];董伯俞[1];张少春[1]
(865-867)
企业“抓落实、重实效”安全决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陈春杰[1];杨钢[1];张学东[1];郭保立[1];吴胜通[1];景鑫[1];邓程文[1];赵冉[1]
(868-872)
电网项目建设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评价体系
韩刚[1];谢晗程[1];张瑞[1];李晓玲[1];郭王[1];周燕玲[1];姜熠[1];范越[1];尹悦[1]
(873-877)
建筑企业项目属地化入统纳税最大化案例研究
龙玲[1];马维荣[1];陈光应[1]
(878-882)
建筑施工企业“小前端,大平台”履约保障体系
潘城乡[1];王海军[1];白旭[1];张超[1];迟大鹏[1]
(883-886)
以专业纠察为主导的大监督格局在油田物资采购中的应用
贾海川[1];张勇[1];白涛[1];吕建军[1];陆韬[1];陈志博[1]
(887-891)
财务风险防控机制的创新应用
马成甫[1];房平[1];高琨[1];张俊梅[1];赵子良[1];于盛林[1];李卓凝[1];李荟群[1];李艳梅[1]
(892-895)
电力企业“数字化+新媒体+品牌化”安全培训模式
于沛东[1];李智华[1];祝艳平[1];王姣姣[1];薛佼[1];孙捷[1];路明明[1];涂以康[1]
(896-901)
“大众创机制+数字化平台”构建企业管理新生态
罗旺春[1];陈永祺[1];柯孙孔[1];周文滨[1];刘彦奇[1];温志嘉[1];王玉珏[1]
(905-908)
国有房地产企业中长期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王怀龙[1];王海平[1];王洋[1];王宁[1];周秀权[1]
(909-914)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动力活力
傅渊慧[1];任照华[1];刘红梅[1];陈澜锐[1];高亮[1];贾亦晨[1];费阳[1]
(915-919)
玲珑金矿“两线三级”全员一体化绩效考核体系
姜培根[1];刘鹏金[1];赵绪光[1];曹磊[1];曹江宁[1];李林蓬[1]
(920-923)
新一轮“三项制度”改革背景下岗位价值评价探析
蒋华全[1];张静[1];雷思罗[1];颜雪[1];秦莹[1];熊洁[1];杨译凯[1];蒋鑫[1]
(924-929)
党组织书记领衔巧解“三次方程”攻坚模式
梁海宁[1];潘艳[1];程学鸣[1];刘家琛[1];黄峥[1];冯鑫良[1];叶康彪[1]
(930-933)
发挥“开滦研究”品牌优势,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
吴寿岭[1];高景利[1];崔刘福[1];吴云涛[1];马海霞[1];陈朔华[1];赵海燕[1];王义[1]
(934-940)
以业务单元为核心的5A架构理论体系
门欣[1];孟祥月[1];张嵩印[1];王扬[1];蒋汉卿[1];王广[1];王智韬[1];姜莹[1]
(943-955)
金融租赁领军企业以转型创新服务“国之大者”的示范模式
徐斌[1]
(956-961)
液化油品智慧平安储运管理系统
刘国田[1];姜开[1];高云宝[1];刘德震[1];王军钢[1];孙庆峰[1];王学谦[1];战芳[1];李洋[1];孙晨珲[1];孙宝齐[1];陈思超[1]
(962-967)
基于物联网的商用车贷后数智化管控模式
王晓东[1];石岩[1];傅博[1];王杰[1]
(968-971)
车险链式自动化决策管理模式
杨春风[1];朱伟[1];孙维一[1];金敬美[1];王高洁[1];孙超群[1];王朔[1]
(972-978)
中国石化以业务变革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模式
王子宗[1];景帅[1];宫向阳[1];陈磊[1];赵学良[1];陈悦[1];温震[1];荚佳[1]
(979-988)
大数据分析在烟草企业业财融合中的应用
耿宏斌[1];卿静[1];伍华骅[1];罗旭[1];徐伟[1];曾雳[1];王伟[1];王意[1]
(989-996)
中化商务“化云数智”数字化服务平台
毛适博[1];顾有恒[1];蔡志民[1];赵良[1];刘楠[1];李泽林[1];余缘缘[1];吴盖[1];袁涛[1];余思豆[1]
(997-1002)
江苏省环保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实践
陆军[1];宋涛[1];陈雪[1];孟琪[1];夏静平[1];江涛[1];王艳[1];刘庆[1]
(1003-1010)
“5G+工业互联网”助力福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周立松[1];余斌[1];孙振州[1];李捷[1];庄天[1];曾水祥[1];吴红艳[1]
(1011-1014)
新能源区域集控中心生产管控数字化升级实践
李立峰[1];谢高[1];段焱森[1];柏海骏[1];黄河[1];舒忠虎[1];凌一鸣[1];揭军[1];秦慧亮[1];王法[1];刘琰[1]
(1015-1021)
全流程、长链条油品智慧销售管理体系
张冰[1,2];李绍东[1,2];鲁小芳[1,2];刘宁[1,2];李靖[1,2];肖婷[1,2];高海真[1,2];陈欣[1,2]
(1022-1027)
广百股份数智化转型升级实践
蔡劲松[1];钟勇[1];黎昊明[1];刘耀生[1];蔡卓超[1];杨振峰[1]
(1028-1030)
基于业财资税一体化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罗俊茯[1];王苹[1];殷亚婕[1];邱飞[1];徐思媛[1]
(1031-1036)
基于数字化网格平台的政企联动设施保护机制
臧军[1];闫亚东[1];臧思琦[1];陈晓鹏[1];肖忠杰[1];孟志杰[1];巴音吉乐格力[1];谷峰颉[1]
(1037-1042)
京能集团数字化党建管理体系
姜帆[1,2];阚兴[1,2];孟文涛[1,2];梁随琴[1,2];胡耀宇[1,2];梁锦华[1,2];程鸿乔[1,2];张宏图[1,2];李京[1,2];郭晓敏[1,2];刘欣芳[1,2]
(1043-1049)
昊华能源特色科技创新体系
董永站[1];薛令光[1];张广山[1];王新华[1];陈宫[1];刘爱军[1]
(1050-1052)
地市供电企业分布式光伏结算管控服务提升实践
赵婧[1];梁冰洁[1];刘朋山[1];陈旻[1];许立杰[1];程思敏[1];钟若婷[1]
(1053-1056)
发电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
南补连[1];张燕滨[1];王旭[1];杨丽华[1];董静斌[1];赫尔东[1];胡海杰[1];刘欣强[1];王强[1]
(1057-1061)
读碳,让每一吨碳都有迹可循——全国首个碳账户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实践
王苹[1];李原[1];张争鸣[1];胡珏[1];张闰珽[1]
(1062-1066)
越秀地产全业态业财一体化建设实践
曾志钊[1];江国雄[1];李慧婷[1];杨辉[1];徐健辉[1];高富成[1];吴子杰[1];黄子豪[1]
(1067-1072)
业务与财务“双擎融合”数字化管理体系
吴学伟[1];孙伟[1];黄惠霞[1];常颖[1];梁秀明[1];匡科[1];陈婉君[1];蔡芸[1]
(1073-1076)
数字化转型与业务结构升级实践
郝斌[1];张冰[1];刘宁[1];张一驰[1];张静[1];肖婷[1];王宏超[1];刘峥[1]
(1077-1081)
“智能建造+智慧交通”全要素数智创新体系
闵泉[1];郭志杰[1];王恩师[1];余想平[1];邓敏[1];陈亚振[1];杨涛[1];秦江林[1];杨格[1]
(1082-1087)
一个梦“翼”群人
焦士蕾[1];吴晓炜[1];付瑞玲[1];钱立权[1];王学山[1];顾旭晨[1]
(1091-1092)
两白两夜
范莉[1];刘增哲[1];刁洪涛[1];周晓莹[1];孙晓波[1];李润泽[1]
(1093-1100)
足迹
巩凯[1];杜红印[1];车贵生[1];张国强[1];葛文明[1];严芩[1]
(1101-1103)
传承
李波[1];王雪清[1];何神根[1];林舒妍[1]
(1104-1117)
助力中国速度走向世界之巅
姜建国[1];周继清[1];蒙彬彬[1];潘广平[1];魏力[1];李帅[1]
(1118-1119)
牵挂
刘家齐[1];戴瑞海[1];徐鹏建[1];徐国锋[1];高瑾[1];万燕珍[1];应昊翰[1];朱小炜[1]
(1120-1122)
万家灯火如你所愿
于晓翠[1];方虹[1]
(1123-1123)
水
何杰[1];许雯静[1];陈思序[1]
(1124-1126)
奋斗的力量
李光俊[1];何忠顺[1];王才华[1];鲍睿[1];周薇[1]
(1127-1128)
208米!“龙”腾泰山
梁卫国[1];陈学民[1];郭轶敏[1];程宁宁[1];刘勇[1];王海龙[1]
(1129-1129)
用心“质造”美好
姚信福[1];张学锋[1];陈宛东[1];王厚亮[1];刘晨[1];马清秀[1];张明心[1]
(1130-1131)
中国航空工业这十年
吴基伟[1];蔡二雨[1];刘山[1];程晓敏[1];李同礼[1];石霞[1];赵枢[1];刘衍珠[1];袁健[1];杨锐[1];毛金辉[1];杨诗宇[1]
(1132-1132)
电力科技攀登者
姜绪良[1];牛晨晖[1];姚正阳[1];朱静[1];雷茂云[1];朱颉[1];周啸宇[1];王静[1];杨晓梅[1];许馨月[1]
(1133-1134)
井水依旧那么甜
郑浩[1];姚丁[1];张鹏凯[1];卢忠[1]
(1135-1141)
民族团结电力情 守望相助亮北疆
高国峰[1];王伟[1];王云霞[1];郁英英[1];王佳佳[1]
(1142-1144)
建设底色
钟善良[1];曲静[1];程宏达[1];马睿[1];侯仁华[1];吕鹏辉[1]
(1145-1146)
打造现代新国企 提升新质生产力
(1148-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