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遗产
Heritage Architecture
简 介:《建筑遗产》杂志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出版社)与同济大学共同主办。《建筑遗产》以科学与艺术的“联姻”和历史与未来的交融为愿景,兼具学术探索性、工程示范性和艺术鉴赏性,致力于建构跨学科、跨文化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为提升我国城乡建设与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水准做出贡献。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创刊时间:2016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市东黄城根北街16号科学出版社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728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71/TU
- 邮发代号:4-923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3期
河湟多民族地区庄廓民居建构思维与空间观念探微
李冬雪[1];李军环[1];靳亦冰[1,2];张超[3]
(1-12)
基于地缘视域的关中平原合院民居建筑特征研究
张钰曌[1];吴林璞[2,1];李小龙[3];兰昆[4];庞有为[5]
(13-25)
“保护性手术”:格迪斯的城市保护思想研究
程晓梅[1]
(26-35)
空间增长逻辑下龙湖古寨历史环境保护研究
李燊[1];刘卫斌[2,3]
(36-45)
福建长溪流域畲族住宅空间与构架体系演变研究
丁煜[1];朱艳琪[1];刘杰[1]
(46-54)
基于木构件信息的太原普光寺圆通殿历史格局演变研究
王崇恩[1];白利霞[2];胡川晋[1]
(55-62)
意大利乡村建筑
江攀[1];朱塞佩·帕加诺
(64-85)
兼顾价值守护与公共性提升的历史街区再生——以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11-1片区为例
张雨慧[1];赵英亓[1];樊怡君[1];马松瑞[1];孔若旸[2];张鹏[3]
(86-99)
蚕种场工业遗产的场景再塑——苏州浒墅关蚕里街区保护性再生设计
陈泳[1];陶曼丽[1];刘勇[2]
(100-111)
走向废墟的解释性保护——以苏格兰史前圆屋为例探讨批判性保护范式
刘畅[1]
(112-119)
从旧船厂到老人院——基于环境与文脉的波士顿海军基地工业遗产改造与更新
童乔慧[1];陈馨玉[2];胡嘉渝[1];查吟川[3]
(120-131)
简讯
黄斐然;张劭祯
(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