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土文献研究 集刊
简 介:《出土文献研究》是我院传统的学术研究出版物,是国内出土文献研究的重要阵地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与文博考古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地下出土文献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相比於刊物创办之初,其研究重心逐渐向简牍、帛书方面转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作为国家级的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单位,需要有这样一个具有相当水准的学术刊物。这既便於同国内外学术界保持密切联系,相互通报学术动态,交流最新研究成果,也有利於团结一大批优秀的学者,促进我院文化遗产科研平台的形成,进一步扩大我院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为推动出土文献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
- 主办单位:上海中西书局有限公司
- 主 编:杨小亮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年刊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四環東路高原街2號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5-2276-9
- 单价:
- 总价:
总第辑
對殷墟甲骨改刻的一點認識
趙鵬[1,2]
(1-9)
兩周金文所見“曾伯”身份考——兼論“曾伯”稱謂消失的原因
羅笛軒[1]
(10-22)
金文“擇■吉金”“不■不差”考釋
華營[1]
(23-29)
霸伯方器自名考釋及相關問題研究
馬超[1]
(30-40)
關於古代酒器“鈃”的文字學考察——爲紀念俞偉超先生誕辰九十周年和逝世二十周年而作
李家浩[1,2]
(41-64)
讀荆州王家嘴楚簡《孔子曰》劄記
李天虹[1,2]
(65-69)
郭店和上博楚簡《緇衣》引《吕刑》與夏家臺楚簡《吕刑》比較研究
蔣魯敬[1];田勇[1]
(70-82)
清華簡《參不韋》“中”觀念管窺
薛金宗[1]
(83-98)
■羌鐘銘文與清華簡《廼命》合證一則
李曉雲[1]
(99-105)
讀楚簡札記二則
何鳴飛[1]
(106-116)
秦駰玉版銘文結構補説
肖海華[1,2]
(117-126)
“邦武卒將”璽考——兼説燕兵器、璽印和《周禮》中的“萃”與“倅”
紀帥[1,2]
(127-134)
嶽麓秦簡“都官治獄簡”研究
朱紅林[1,2]
(135-155)
嶽麓秦簡《爲獄等狀四種》“薄”字解
魯超傑[1]
(156-163)
秦簡“急書”考
莊小霞[1,2]
(164-176)
新出秦簡所見“東故徼”新考
吴方基[1]
(177-192)
再論秦代吏治思想與實踐——以《爲吏之道》《爲吏治官及黔首》爲中心
李希珺[1]
(193-217)
簡牘所見秦小農生産保障職能
劉鵬[1]
(218-235)
走馬樓西漢簡“都鄉七年墾田租簿”再整理
雷長巍[1];李建平[2]
(236-244)
張家山漢簡《秩律》453號簡殘缺縣邑補議
趙海龍[1]
(245-250)
張家山漢簡《盜跖》篇與傳世本比勘研究
張凱潞[1]
(251-268)
説張家山簡《盜跖》中的“湯仿其兄”
張飛[1]
(269-274)
西北漢簡中業、華、葉、枼的誤釋問題
李洪財[1,2]
(275-282)
吴簡田家莂釋文校訂
凌文超[1]
(283-335)
牒至准勅:宋代勅牒考證——從武義縣出土徐謂禮文書切入
譚天樞[1]
(336-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