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曾用刊名: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56-1972)

简  介:《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一直坚持学术质量与社会关怀兼顾的办刊方针,以严谨、朴实的刊风相期许,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为己任,在学术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本刊是依托川大、立足国内而面向国际的学术期刊,既要反映四川大学的学术风貌、国内的学术创新,又要追踪国际学术前沿,旨在为世界范围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交流学术问题的平台。作为一份跨越人文、社科领域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发表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的优秀学术文章,在人文科学领域关注新思想、新资料和新方法,在社会科学领域重视理论探索、实证调查和社会关怀。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创刊时间:195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成都市望江路29号文科楼355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766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099/C
  • 邮发代号:62-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本刊简介 (2-2)

工人建筑铁路的精神在哲学家头脑里建立起体系——马克思《〈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考证研究 陈力丹[1];杜渐[1] (5-16)

差异的交换:文明互鉴、世界文学与翻译 李点[1] (17-21)

兼以易别:文明书写的子学范式 李建中[1] (22-28)

“重写文明史”视域下的中国文学史编纂 肖瑞峰[1] (29-35)

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现状、动因与建议 刘志彪[1];刘俊哲[2] (36-47)

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出口韧性塑造:挑战、机理与路径 黄新飞[1];郭瑞琪[1] (48-60)

关心社会现实追求人类福祉——《判断力批判》之解读 谢地坤[1] (61-69)

重审利奥塔的后现代智术 姜宇辉[1] (70-79)

遮蔽抑或实行:《存在与时间》中的存在论差异 马飞[1] (80-87)

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对知识与学科的再认识 王晓路[1] (88-96)

当我们谈论跨学科时,我们谈论什么?——基于对英文学科百年发展历程的反思 陈后亮[1] (97-107)

时代的镜像:早期现代英国书信文化与《李尔王》中的书信叙事 汤平[1] (108-119)

新青年的成长:“五四”与现代小说的诞生 宋明炜[1] (120-131)

观看与意义的空间化:英语世界中的《白毛女》 喻宛婷[1] (132-143)

明代孔府对民事诉讼的受理与裁断 吴佩林[1] (144-156)

中古杖刑:作为正刑的确立与变迁——以农、牧文化的互动与交融为中心 张春海[1] (157-172)

西康省康属新闻事业探析 王绿萍[1] (173-184)

刑法上违法所得客观范围的实质判断规则 杨军[1] (185-198)

中国刑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路径——以刑法教科书为考察中心的讨论 尹怡[1] (199-205)

“劳工神圣”思潮与五四新文学的“劳工”取向 任杰[1] (206-214)

文明互鉴与器乐转译——以戏曲元素在钢琴音乐中的转译为例 王晨[1] (215-225)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规范 (24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