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

Masterpieces Review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

简  介: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名作欣赏》既刊登别有会心的解读赏析文章,又附录作品原文,旨在帮助读者掌握艺术审美方法,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丰富的内容、活泼的形式:高雅的品位,清新的风格;精彩的文笔,独到的鉴赏,乃其特色。

  •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旬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柳巷南路云路街小区2号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18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034/I
  • 邮发代号:22-15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8期

荷风送香 任晓军[1] (2-2)

从概念整合网络浅析《道德经》中“德”的英译 张艳[1] (5-7)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国古诗词英译与诵读研究 杨玉珍[1] (8-10)

许渊冲古典诗歌英译策略 杨艺[1] (11-13)

短视频平台下秦腔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孙珂萌[1] (14-16)

全本《白蛇传》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广州京剧票友的端午节展演 张妍[1];徐宝婷[1] (17-19)

新媒体助力非遗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 陈思覃[1] (20-22)

践行文化润疆,讲好边疆故事——论王蒙《这边风景》的文化内涵 吴晓棠[1,2];刘晓芬[2] (23-25)

论王蒙小说《霞满天》的生命美学意蕴 刘茵[1];曾葵芬[1] (26-28)

臻于善美 与爱同心——论刘庆邦的《心事》 陈柏鸾[1];管怀国[1] (29-31)

《雪山大地》:以不凡致敬平凡 茹健梅[1];曾葵芬[1] (32-34)

明代诗词书画一体的小说新变——以《芙蓉屏记》为例 吴福秀[1];肖宇迪[1] (35-40)

清代杨芳灿任职宁夏时期诗文创作题材略论 王果[1];李文哲[1] (41-44)

海昏题材纪录片中影像叙事语言的活用与多重叙事空间的展开 王青[1];周雨然[1] (45-47)

论微纪录片《“字”从遇见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闫培谊[1] (48-51)

诗言志与当代动画电影的共情空间建构 王颖[1] (52-56)

柏拉图“洞穴之喻”的教育意蕴、多维价值及当代启示 胡逸雯[1];肖菊梅[2] (57-62)

异化与消解:弗洛姆异化理论下《面纱》中凯蒂·费恩的命运交响 姜莉[1];王金龙[1] (63-65)

忘川空间:永恒的美的空间 许丽[1] (66-68)

媒介交互下卡夫卡“表现主义性”语境化重考——从表现主义戏剧到电影 周姗珊[1] (69-75)

主体的重构——从审美主体到短视频时代下的欲望主体 杨煜姣[1] (76-78)

《三峡》中的自然美学与人文情怀交织探析 何佳姿[1] (79-82)

论《伤逝》——动物隐喻下小家庭的命运轨迹 梁广樱[1] (83-85)

史铁生散文中的母亲:爱者内心世界的镜像 李婉琪[1] (86-89)

莎菲的“声音”——《莎菲女士的日记》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 刘知凝[1] (90-92)

梦境叙事视域下的女性话语构建 钟爱欣[1] (93-97)

太宰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徐海冰[1] (98-100)

论唐诗对“渔父”意象的继承与发展 姚俊奇[1] (101-103)

小说知识学视域下的《聊斋志异》冯镇峦评点研究 颜嘉雨[1] (104-106)

论清代女诗人的“戏题诗” 郭晓晗[1] (107-110)

尘埃中绽放的花——论太清词的生命意识 谢亚瑾[1] (111-116)

诗性抒情与讽刺回望——论师陀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风格 陈晗希[1] (117-120)

“家族神话”的地理建构——评王安忆小说《纪实与虚构》 蒋悦[1] (121-124)

超越时代的“反战”主题——对《界河》的叙事学分析 张孝德[1];吴生蕾[1] (125-127)

人性的复杂性与矛盾——浅析《死魂灵》中乞乞科夫的恻隐之心 钱俊融[1] (128-130)

论芥川龙之介小说《罗生门》中的“物哀”美学 伍宇杰[1];陈勇[1] (131-133)

《穿红外套的男子:妇科医生波齐与19世纪末的法国》中的互文性研究 李映辉[1] (134-136)

马尔库塞哲学视角下的《晃来晃去的人》 陈初云[1] (137-139)

意象·隐喻·浪漫的形式:宫蔚国诗歌论 陆山花[1] (140-144)

复归自然的自我之“道”——细读森子《你的道路》 王瑜晨[1];周春英[1] (145-148)

凄清与摄魄之美——废名与木心《十二月十九日夜》同题诗作异同探析 房璨[1] (149-151)

《我的阿勒泰》中的情感叙事与人物发展 李红丽[1] (152-154)

从亚里士多德到朱光潜的“悲剧”视阈:探究中国戏剧的情感“净化” 刘慧[1] (155-157)

《安提戈涅》中的自然法与实证法之争 卢浩天[1] (158-160)

《厄勒克特拉》:循环时空下的有限与无穷 沈季楠[1];王冰冰[1] (161-164)

正歌剧的“卡塔西斯”如何实现 杨立卓[1] (165-168)

伍迪·艾伦的影像意蕴 魏艺帆[1] (169-171)

汉画像砖中西王母神职的世俗化——以四川博物院馆藏东汉西王母画像砖为例 孙凡婷[1] (172-175)

日僧此山妙在与湘赣文人俗士的交友与诗文酬唱 葛华瀛[1] (176-178)

宋代工笔花鸟画形式美探微 胡蔚羚[1] (179-181)

苏州园林中传统园林美学与现代生态理念的融合探索 许晓婧[1] (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