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广东社会科学》提倡学术自由探讨,学人平等对话,崇尚笃实严谨学风,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杜绝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行为,刊发大量精品佳作,常设栏目质量优良,特色栏目优势明显,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良好声誉,为广东省“文化强省”规划“名刊工程”建设项目重点资助学术期刊。
- 主管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中国广州市天河北路61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114X
- 国内统一刊号:CN 44-1067/C
- 邮发代号:46-13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李凤亮[1]
(5-5)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李凤亮[1]
(5-10)
文化竞合的世界图景和文化自信自强的中国力量
花建[1]
(11-17)
文化自信自强的问题导向与现实目标诉求
范玉刚[1,2]
(18-23)
城市文明典范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管宁[1]
(24-29)
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文化自信自强
齐骥[1]
(30-35)
以文化自信自强焕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能
陈能军[1]
(36-41)
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与路径
郭克莎[1];杨倜龙[1]
(42-53)
数字新质生产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机制与路径
任保平[1];张雪珂[1]
(54-65)
数字产业集群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的逻辑与路径
欧阳日辉[1]
(66-79)
数字生态推动实数融合的机理与路径
胡莹[1];吕慧中[1]
(80-93)
宋学的三重意义
景海峰[1]
(94-102)
三教会通视域下苏轼与佛禅关系探赜
王书华[1]
(103-115)
中华革命党的党内救济及其困境
赵琳琳[1]
(116-127)
数字人文与史学发展
马敏[1]
(128-128)
量化历史研究拓展对中国长期发展史的认知
陈志武[1,2];林展[3,4]
(129-136)
数字史学对历史研究的方法创新与实践路径
吴艺贝[1];李中清[2]
(137-143)
数字史学:何以成学?
马敏[1]
(144-149)
构建中国量化历史数据库学术共同体
康文林[1];高帅奇[2]
(150-156)
“数字人文与历史研究”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胡恒[1]
(157-162)
西方文学批评与国家文化安全
张立峰[1];綦天柱[2];胡铁生[3,4]
(163-176)
从西奥多·罗斯福环境叙事简论其右翼思想实质
韦清琦[1]
(177-187)
关系合约视角下土地流转合约缔结与实施的多样性研究
符平[1,2];马英豪[1]
(188-202)
“一用即弃社会”的可持续性议题:对M市二手物品分享和再利用的实地研究
张敦福[1]
(203-214)
共同体的生活性: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另类想象
杨君[1,2]
(215-22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阐释:行政执法研究
杨伟东[1]
(226-226)
乡镇政府(街道办)行政执法地位分析
杨伟东[1]
(226-238)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的路径
高秦伟[1]
(239-252)
非法经营罪的行政法限缩
赵宏[1]
(253-271)
数字史学视角下史料处理方法的演进与展望——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为例
姚念达[1]
(272-284)
《广东社会科学》2025年选题指南
(2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