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Fine Arts & Desig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简 介:美术教育刊物。普及美术知识与提高美术理论相结合,反映学院最新研究成果,给美术教学起导向作用。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7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008/J
- 邮发代号:28-13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焦兴涛作品
焦兴涛[1,2,3,4]
(0-0)
刊前絮语
(0-0)
见物·见人·见技:一个土家族吊脚楼工匠团队的人类学考察
陈斯亮[1];乔杰[1];李晓峰[1]
(1-7)
14—16世纪意大利日用纺织品上东方风格的形成与脱离——以佩鲁贾长巾为例
王浩威[1];赵丰[2]
(8-15)
清漪园乐安和佛堂室内空间及陈设复原设计研究
吴琛[1];张淼[2]
(16-21)
截断与隐没——经纬变途中的文字锦
罗茜尹[1]
(22-29)
图像与仪式演述视域下的东巴服饰研究
杨杰宏[1]
(30-37)
表征、介质、容器:身体维度下当代首饰造物研究
曹毕飞[1];黄幸芸[1];李冰[2]
(38-42)
“一叶为家万虑空”:宋高宗题跋渔隐山水小景及其政治表达
李云蔚[1]
(43-50)
近代海派画家的职业化状况
刘宝枝[1]
(51-57)
披图观面,探胸中之隐——《陆文定人物画册》相关问题初探
程芊卉[1]
(58-66)
唐宋佛画在20世纪初美国博物馆的传播与鉴识
秦艺心[1];商勇[1]
(67-75)
模件化的十王图像:以《道子墨宝》图册为中心
单单[1]
(76-82)
重构自然——塞尚“造型”之坚实与弥散特征的成因研究
陈鹏[1]
(83-89)
正仓院藏动物主题屏风用途及寓意考
申行舟[1]
(90-98)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艺术名词审定研究
俞锋[1]
(99-103)
传统史学与新艺术史学的交融研究
夏燕靖[1]
(104-111)
艺术史的危机:新旧艺术史之争
戴丹[1]
(112-118)
从视觉性到社会性:面向复杂语境的设计综合发展特性
鲍懿喜[1]
(119-124)
设计如何话语?从互为主体性的建构谈起
郑涵[1]
(125-129)
数字化场所营造:“场所”认知框架再定义及应用路径研究
汤子馨[1];鲁安东[1];童芳[2]
(130-137)
智能化背景下的现代生活方式建构——海尔全球产品创新策略研究
吴剑[1];贾路思[2]
(138-145)
双重系统的构建:设计师对二级主体间性的评价控制
张剑[1];蔡匀[2]
(146-151)
设计管理意识对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夏翔[1];袁中天[1]
(152-157)
深衣:意义决定形制
黄梓桐[1]
(158-163)
克孜尔第118窟天相图中的“提兜比丘”释读
马莉[1]
(164-170)
“迈向菩提座”的佛传视觉叙事探微——兼对克孜尔第110窟东壁存疑壁画考辨
宋艳玉[1]
(171-176)
艺术院校跨学科设计教育机制与经验探讨——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为例
刘锦景[1];晏以晴[1]
(177-183)
20世纪30年代上海美专雕塑教学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兼论同期中国雕塑创作的技术进路
秦天[1]
(184-190)
从“可用”到“伙伴”——产品中的魅力体验与感性满足
赵智峰[1];何潇鸥[1];李一城[1]
(191-197)
吕斯百美术学习与师承关系考
郭姝娜[1]
(198-203)
高校美育特质及其评价范式研究
周杨[1];李书春[2]
(204-209)
“中国设计学青年论坛”与设计学学科发展——一种知识社会学的回顾与反思(2009—2023)
张萌秋[1];贡雨婕[1]
(210-214)
“机械雅集”中的实在动势——观焦兴涛的《魂·韵》感言
黄宗贤
(215-216)
传统是始终在场的现实
焦兴涛
(21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