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Music & Performance)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2-201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刊物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收录甚多。主要反映学院科研、创作和教学成果,广泛吸收校外专家、教授和研究生来稿,开展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科研、创作和教学改革。面向社会各个相关高校及单位的读者,拥有大量的阅读群体。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 创刊时间:1978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虎踞北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9667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557/J
  • 邮发代号:28-128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本期名家龙迪勇 李宛城 (0-0)

南艺师生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0-0)

刊前絮语 (0-0)

音乐的多媒介叙事论析 龙迪勇[1] (1-7)

略论世界三大音体系的形成 庄永平[1] (8-14)

《中国传统音乐当代表达之道——百年中国流行音乐创作民族化研究》序 王耀华[1] (15-17)

论刘向《说苑》音乐史料的层次及音乐史价值 陈绪平[1] (18-22)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音乐文献辑录与释正 刘文荣[1] (23-27)

略论东周两汉时期中原礼乐文化对边地的影响——以云南考古出土铜鼓及其组合为中心 许馨[1] (28-33)

《琴操》纪事中的荆楚、齐鲁元素 陶冉[1] (34-38)

《渊鉴类函·乐部》音乐史料考察 张晓梦[1];王晓俊[1] (39-44)

论《乐府传声》中的文人与市民阶层美学特征 吴昕雨[1] (45-50)

宋寿昌《伴奏的作法》理论来源探析 王浩[1] (51-53)

张敷“别谱”与早期琴人记谱实践 彭岩[1] (54-60)

论《弦索备考》筝曲《琴音板》“法琴音”的技法要点 宋婷婷[1] (61-64)

诗性审美:一种当代音乐批评范式的尝试性建构 梁昊[1] (65-70)

论汉代“琴禁”思想的审美意义 刘可敏[1] (71-75)

霓裳醉乐天:白居易诗歌的“霓裳”书写 罗曼[1];吴悠[1] (76-81)

论哈特穆特·罗萨的流行音乐思想 付湛元[1] (82-86)

埃里克·萨蒂音乐创作中的数理思维及其精神意蕴 冶鸿德[1] (87-95)

二胡音乐诠释的内在路径——以闵惠芬所奏《长城随想》为例 段言[1] (96-100)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赵季平器乐音乐创作解析 杨灿[1];李鹏程[1] (101-105)

张维良系列竹笛教材编撰思想探赜 张健[1] (106-109)

东北大鼓音乐结构及其非遗传承理念探析 魏清阳[1];马卫星[1] (110-115)

共享的声音记忆——文化交融背景下“昆明调”的旋法特征与传承现状 申吉浩岚[1] (116-120)

司马迁“乐和民心”乐教思想研究及其当代价值转化 张鸿雨[1];刘振[1] (121-124)

夏衍的追述与“党的电影小组”的基本史实之演变 宫浩宇[1] (125-133)

民国时期上海国产片“贺岁档”形成考析 秦翼[1] (134-140)

论新世纪以来鲁迅作品的话剧改编现象 陈丽芬[1] (141-145)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的文化哲学意蕴 赵素锦[1] (146-149)

主旋律电影对高校美育的启示与拓展 张晴[1] (150-153)

民族叙事与空间建构:“藏地新浪潮”电影中的媒介景观 李泉沂[1] (154-157)

从《孔子》到《秀水泱泱》——近十年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创作的文化风采 于平[1];董丽[2] (158-170)

清中叶文人剧作中舞蹈艺术探析 钱成[1];王汉民[2] (171-175)

“两创”方针下艺术规律的深层求索——新时代十年来中国芭蕾舞剧叙事特征分析 梁丹玉[1] (176-180)

敦煌石窟与龟兹石窟巾舞壁画比较研究 蔡均适[1] (181-187)

人工智能:艺术生产场域的智性特征、技术转向和信度考量 詹翊[1];张捷[2];毕砚昭[1] (188-192)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审美何以可能? 斯硕[1] (193-198)

音乐史学在中国的回首与瞻望——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十二 田可文[1] (199-206)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近期活动剪影 (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