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摇篮
Journalist Cradle
简 介:创刊于1985年的 《记者摇篮》杂志,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在辽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及业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并与国内多所大专院校进行栏目合作,对新闻传播类学术问题及新理念进行探讨和分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新闻理论研究者及新闻传播类专业院校师生开展学术交流、理论研讨提供高质量的平台,更为专业职称晋级评定发表论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 主管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
- 主办单位: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辽宁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 创刊时间:1970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5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3858
- 国内统一刊号:CN 21-1032/G2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5期
摄影人的功夫
薛百成[1]
(2-2)
从传播力到经营力: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升级与跃维
马弋飞[1,2];张堰轩[1,2];冷方奥[1,2]
(3-5)
智媒时代新闻媒体的经营模式创新路径
薛亚梅[1];李夏豪[1];陈功[1]
(6-8)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业的应用及其影响
魏凌锋[1]
(9-11)
人工智能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研究
李亚蝶[1]
(12-14)
AI技术在融媒体领域的思考与探讨
赵军宝[1]
(15-17)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叙事策略分析
郑艺晗[1]
(18-20)
美食纪录片共情传播策略研究——以《人生一串》为例
王艺蒙[1]
(21-23)
从“音节跳动”到“声画合一”——电视纪录片《秘境辽河口》解说词赏析
武天晴[1]
(24-26)
如何以守正创新推进经济报道高质量发展
陈希琳[1]
(27-29)
创新驱动:媒体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以沈阳广播电视台为例
秦辉[1]
(30-32)
新媒体时代如何实现新闻舆论“四力”的提升
张坤[1]
(33-35)
“互联网+”时代下青少年科普图书的策划方法研究
许逸舒[1]
(36-38)
媒介生态视阈下图书传播特性转变及价值引导
魏亚萌[1]
(39-41)
融媒时代下新闻评论中的互动思维分析——以《主播说联播》为例
李木子[1]
(42-44)
抖音场域下图书直播带货话语策略分析
白雪[1]
(45-47)
综艺节目经典IP重启研究——以《花儿与少年》为例
温慧舒[1]
(48-50)
抖音直播带货场景融合效果及优化路径探析
潘文博[1]
(51-53)
中国地市级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策略研究
杨林云[1]
(54-56)
从贵州“村赛”的破圈看乡村文化认同的重建
刘诗舟[1]
(57-59)
艺术行业视域下短视频发展策略研究
萨穆飞[1]
(60-62)
《人民日报》冬奥会新闻报道的话语嬗变与启示
潘慧芳[1]
(63-65)
全媒体记者应以“闯”的精神探索新路径
卢山[1]
(66-68)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采访素养提升策略
郑敏[1]
(69-71)
转型向“融”:电视记者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变革
孔兵[1]
(72-74)
媒体融合助推广电记者“加速跑”
李明明[1]
(75-77)
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编辑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段丽萍[1];常艳丽[1]
(78-80)
融合视域下新闻媒体的发展策略
王海红[1]
(81-83)
数据新闻视角下新闻媒体的发展路径
荀枢彬[1]
(84-86)
数字化时代媒体融合的影响与趋势研究
王彩丽[1]
(87-89)
将改革进行到底 传统媒体布局短视频的“破圈”之策
易增[1]
(90-92)
新媒体时代地市级媒体内容创作的转型策略
魏丹阳[1]
(93-95)
电视剪辑技巧的多元化应用探究
白秀华[1]
(96-98)
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现状及策略分析
曾照阳[1]
(99-101)
融媒体时代基层电视新闻记者的创新与转型
丁灏[1]
(102-104)
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新闻编辑业务变革研究
温永宁[1]
(105-107)
全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创新研究
龙洋[1]
(108-110)
融媒体发展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采编创新策略——以《新闻早班车》节目为例
贾妍[1]
(111-113)
地方广播节目要凸显服务功能——全媒体背景下阜新交通广播的创新实践
杨庆生[1]
(114-116)
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类节目主持人的形象研究——以沈阳广播电视台《直播生活晚高峰》节目为例
康达[1]
(117-119)
民生新闻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研究
李仲君[1]
(120-122)
浅析短视频时代下主流媒体的转变与创新——以微信视频号“最海城”为例
杨佳宁[1]
(123-125)
振兴故事赋能铸魂 策马扬鞭谋定而动——以《葫芦岛日报》重大主题宣传“振兴故事首战之年”为例
王艳[1]
(126-128)
行业报记者站提升采编业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石油报辽河记者站为例
罗前彬[1]
(129-131)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媒介功能实现之路径
金松[1]
(132-134)
传统媒体如何利用短视频制作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
张楠坪[1]
(135-137)
新闻采访中人际互动探析
曹峰[1]
(138-140)
论数字媒体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孟令久[1]
(141-143)
传统杂志如何活用新媒体
刘洋[1]
(144-146)
电视节目主持人采访能力提升策略探究
孙秋阳[1]
(147-149)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创新的经营模式研究与实践
李芸[1]
(150-152)
《铁岭日报》调整版式迎合年轻读者阅读爱好
(15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