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哥白尼索引(2020)、CSA-ProQuest数据库(201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35年6月,由复旦大学出版委员会编辑发行,是我国最早的大学学报之一。创刊初期刊发的文章包括学术论文与文艺作品两类,以后又分别出版“文史哲号”、“科学号”等。1945年后停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于1954年8月成立“复旦大学学报编委会”,1955年重新正式出版《复旦大学学报》,内容分别为自然科学版、社会科学版,1966年停刊。1978年8月,《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同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正式批准《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复刊并公开发行。学报自复刊以来,积极刊发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推动复旦师生为国家的现代化事业服务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学报贯彻党的“双百”方针,为繁荣我国的学术探讨而努力。学报鼓励研究新情况,探讨新问题,经常发表具有新鲜见解、材料、方法的学术论文;注意评述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介绍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新成就,还十分重视对国内学派和国外思潮、流派的评价工作,因而常以其新颖的内容而吸引广大读者。学报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的深度,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创刊时间:193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市邯郸路22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7-028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142/C
  • 邮发代号:4-246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全媒体时代的对外文化交流传播 傅守祥[1];魏丽娜[2] (1-9)

从抽象的感性到具体的感性——论马克思对康德感性理论的超越和继承 刘少明[1] (10-19)

德何以有威?——儒家德性原则的文化心理机制 方朝晖[1] (20-32)

笛卡尔的动物-机器说新论 施璇[1] (33-43)

对康德自律观的规范论解释 孙小玲[1] (44-53)

主持人的话 葛兆光 (54-54)

明末东亚海域的跨境人——从作为文学题材的倭寇谈起 木津祐子[1] (55-63)

“屈原戏”剧目谱系的审美意识形态考察 郭丰涛[1] (64-72)

宋代书判拔萃科的制度文化与文学效应——以余靖为个案的考察 梁燕妮[1] (73-83)

从道法实践看一般民众对“魏征梦斩泾河龙”故事的认知与接受 许蔚[1] (84-93)

师陀《果园城记》中的“写实浪漫主义”——兼谈其感伤主义及国民性批判 徐可君[1] (94-102)

主持人的话 王升远 (103-103)

婚姻、杂居与移民:明治时代日本知识界的人种论 宋晓煜[1] (104-114)

从毒品输出看日本对华盛顿体系的突破和“东亚新秩序”的构建——基于20世纪30年代国联鸦片档案资料的研究 钱锋[1];闫洪菁[1] (115-126)

耶鲁《中国古航海图》山形的视角、布局和侧重点 丁雁南[1];于文心[1] (127-136)

明清长江口南岸滨海水系的结构与功能演变 鲍俊林[1] (137-148)

修昔底德笔下科西拉城邦战略选择的再考察 熊文驰[1] (149-165)

主持人的话 杜宇 (166-166)

共犯限制从属性再审视——体系关联性祛魅与理据妥适性质疑 徐澍[1] (16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