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 介:《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前身是创刊于1957年的《西南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更名为现名。该刊一直以繁荣学术、发展科学文化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为宗旨,致力于探讨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社会发展新问题;以文史哲研究、教育及心理学研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等为特色,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该刊在学术上的导向作用、教学与科研上的推动作用、对外交流中的形象作用、反映本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窗口作用、鼓励学术人才脱颖而出的扶持作用日益得到凸显,其各项学术评价指标在全国综合性社科期刊中位居前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南大学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9841
-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88/C
- 邮发代号:78-2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和现实进路
张夏恒[1]
(1-13)
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进展与理论深化:基于CSSCI期刊论文的统计分析
陈金慧[1]
(14-28)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话语蕴含的辩证逻辑探析
刘东旭[1];黄蓉生[1]
(29-40)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行政生态治理的指标叙事:方法内涵、范畴构建与实践向度
贾海刚[1];孙迎联[2]
(41-54)
创新体制化:基层治理创新异化的一种解释——以B县文明创建为例
褚明浩[1]
(55-68)
技术消解治理:网格化管理中的选择性报件及其生成逻辑——基于青岛市H区的实证研究
高士健[1]
(69-80)
数字资本主义下的数据幻象:表现形式、主要影响与消解进路
王卫华[1];宁殿霞[2]
(81-92)
论数字殖民的意识形态逻辑
蒋蕊韩[1]
(93-103)
数字经济何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基于287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
周韩梅[1];刘新智[1,2];孔芳霞[3]
(104-115)
农村居民数字素养:指标体系、水平测度与提升机制——基于中西部5省份的调查研究
张林[1,2];刘秋伶[2];丁晓兰[2]
(116-132)
数字素养何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持续创业决策——基于CMES数据的实证分析
曹慧[1];舒全峰[2,3]
(133-147)
数字中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研究——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量化分析
林秀水[1]
(148-164)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村劳动力回流的价值意蕴、问题审视及应对策略
何睦[1]
(165-176)
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识别与培养的经验和探索
程妙婷[1];靳玉乐[1]
(177-190)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政策的实践样态、现实困境与破解策略——基于政策网络理论的视角
张辉蓉[1];覃若男[2]
(191-203)
中小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基于全国82438名中小学生的测评数据
马毅飞[1]
(204-215)
数智化全景画像赋能发展性学生评价:机制、挑战与路径
葛信勇[1];代少东[2];邓磊[2]
(216-226)
社区居民正义观的结构与影响因素
陈梦妍[1,2];吕厚超[1,2];黄希庭[1,2]
(227-237)
公正世界信念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伦理建言和主动担责行为——道德潜能与道德认同的作用机制
窦运来[1]
(238-250)
冷战后期美国对苏联的认知战及其当代启示
史澎海[1,2]
(251-265)
期刊社会价值的功能内涵、实践路径和经验启示:以《妇女生活》为中心的考察
柳为易[1]
(266-278)
继承与发展:金代刑部设置述论
迟安然[1];孙久龙[2]
(279-287)
中华文化符号视域下清代西域诗歌中的“碑”意象研究
杨波[1];何炯[1]
(28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