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遗产
Literary Herita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文学遗产》创刊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本学科研究的许多新成果都藉本刊得以发表和确认,它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际汉学界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权威性。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 13-16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7-591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09/I
- 邮发代号:80-43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理解中西文明交流互鉴:一种话语叙事的分析框架
刘作奎[1]
(4-14)
文化自信与中华文化主体性的觉醒重建
田嵩燕[1]
(15-22)
图像的生与死:明清文学中的鬼魂与女性肖像
[美]蔡九迪[1];徐丹丹[2]
(23-32)
《聊斋志异》西传欧美与“异”的跨文化表征
任增强[1]
(33-41)
“经史传统中的中国文学”青年学术研讨会召开
刘一[1]
(41-41)
屈原生平行迹及著作时地考略
黄灵庚[1]
(42-54)
《桃花源记》文本生成问题再探
钟书林[1]
(55-67)
标举汉魏风骨,征于晋宋文献——陈子昂复古诗学新论
钱志熙[1]
(68-78)
《雁塔题名》与李商隐、令狐绹关系新证
查屏球[1]
(79-88)
20世纪以来我国宋代文学研究历程的量化分析
王兆鹏[1]
(89-102)
知识革命与中晚明古文词活动
郑利华[1]
(103-115)
明刊孤本《新刻全像商代通俗演义志传》考——兼论其与《武王伐纣平话》《封神演义》的学术关系
潘建国[1]
(116-130)
阶层下沉自觉与吴伟业诗史观的庶民化
李瑄[1]
(131-141)
曾国藩文学圈诗歌唱和与咸同时期宗宋诗风
谢海林[1]
(142-153)
论晚清民国的古埃及金石题咏
潘静如[1]
(154-167)
周王室飨礼不同于燕礼辨
罗军凤[1]
(168-180)
梁淑安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
左鹏军[1]
(18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