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遗产
Literary Heritag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文学遗产》创刊于1954年,是全国唯一的古典文学研究专业学术刊物,本学科研究的许多新成果都藉本刊得以发表和确认,它代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际汉学界也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权威性。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5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北三环中路甲29号院3号楼华龙大厦 13-16层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0257-5914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009/I
- 邮发代号:80-43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深入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学的创新传统
刘宁[1]
(4-13)
中华文明视域下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王君超[1]
(14-21)
“京港学者古代文学研讨会”召开
马亦舒[1]
(21-21)
从民间文艺看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以道情艺术为中心
张廷银[1]
(22-26)
“屈平之作《离骚》”的诵诗体开创意义
赵敏俐[1]
(27-39)
楚文字隶变与《招魂》祝祷文本的四种书写——兼谈《招魂》的作者、主旨与创作时间
张树国[1]
(40-53)
晋宋之际文学创作的复兴及其政治原因
何良五[1]
(54-67)
元稹《连昌宫词》创作时地考论——陈寅恪先生相关论述之检讨
尚永亮[1]
(68-75)
诚斋诗学体系新解——以杨万里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为内核
周剑之[1]
(76-86)
永嘉四灵诗风考论
诸葛忆兵[1]
(87-98)
举业、学术与文章:明清时期的史论习学与文类形塑
胡琦[1]
(99-111)
“于谦之死”的多文本竞逐与历史叙事的隐显
刘闫伟[1]
(112-123)
李、何论争与弘、正复古思潮发展
孙学堂[1]
(124-136)
“局段”范畴与中国戏曲美学中的情景单元意识
陈维昭[1]
(137-148)
跨地域融合:从《花笺记》看古代说唱文学的演进机制
徐巧越[1]
(149-160)
地理考察与《山海经》成书蠡测
张艳萍[1]
(161-173)
从“向内杀蠹”到“精神建国”——闻一多古典文学研究转向初探
龙文玲[1]
(174-186)
《汉书·礼乐志》所载《安世房中歌》章题献疑
刘万磊[1]
(187-191)
“新文献·新视野·新方法:唐代文学青年学术论坛”召开
何哲涵[1]
(191-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