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杂技与魔术

杂技与魔术

Acrobatics and Magic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1992版)

简  介:杂技刊物。坚持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主要宣传杂技艺术,介绍演员生活,普及杂技知识,促进杂技繁荣。

  • 主管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中国杂技家协会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朝阳区北沙滩1号院32号楼中国文联大楼A座520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630X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84/J
  • 邮发代号:2-35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节选) 李屹[1] (5-5)

高处着眼 实处发力——以精品创作引领杂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唐延海[1] (6-8)

廿载芳华正青春 奋进新程再出发——中国杂技剧20周年主题研讨会综述 任娟[1] (9-12)

在2025中国杂技大联欢中感受杂技艺术的时代脉动和精神气象 崔行[1];李伯杨[1] (13-15)

中国杂协“精品杂技下基层”走进密云区慰问演出活动举办 (16-16)

中国文联为知名老艺术家傅腾龙、王朝柱、叶少兰举办成就展 (17-17)

以杂技艺术点亮文艺志愿服务之光 朱涵[1] (18-19)

昂然挺进杂技艺术新境界 汪守德[1] (20-21)

对当今杂技剧创作的思考与展望 俞亦纲[1,2,3] (22-24)

融汇传统肢体语汇与当代舞台技艺的探索——杂技剧《先声》的创作思考 王晓[1] (25-26)

从“技”到“剧”的跨越——中国杂技剧20周年发展之感悟 魏葆华[1,2] (26-29)

杂技剧的探索实践与中国表达——以《天山雪》《先声》为例 宋官林[1] (29-31)

杂技剧发展之成因 张红[1] (31-32)

试论现代杂技艺术的融合表达及感染力提升——以甘肃演艺集团敦煌艺术团杂技团为例 李得福[1] (33-37)

不断展现中国杂技新面貌 郭晓霞[1] (37-38)

如何培壮培强、培优培精杂技人才队伍 窦青华[1];金重庆[2] (39-40)

谈杂技剧本体语言的建构——以《天山雪》《先声》为例 关海涛[1] (40-42)

中国杂技基础理论的多维探索与“话语”担当 董迎春[1,2];李丹[1] (43-45)

以陕西省杂技艺术团为例 谈资源观下的杂技院团转型 王黎[1] (46-49)

释放魔术最大潜力——访北京奇幻森林魔术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梁明 崔行[1] (50-52)

从演员视角回望魔术节目《邂逅》的创作 李阳冉[1] (53-54)

用真情实感启发演员塑造角色 郭洪波[1] (54-55)

山东杂技:在守正创新中聚势蝶变 李颖[1];胡名坤[2] (56-57)

探索前沿、多元的魔术审美和艺术追求——世界魔术面对面交流会侧记 李晓元[1] (58-60)

论新时代古彩戏法的传承与发展 刘鹏[1] (60-62)

多元保护视域下杂技艺术传承与发展初探 曹蕾[1] (62-64)

生活与杂技教育的相互影响与促进 田亚平[1] (65-66)

从《千古马颂》看杂技和当代马术的融合 杨韬义[1] (66-67)

融入杂技专业特点的英语课堂教学尝试 刘瀛[1] (68-69)

河南省第十二届杂技展演暨首届“金龙杯”杂技艺术周成功举办 刘坚[1] (70-70)

广州杂技团双人转毯《炽爱情舞》获第44届法国“明日”国际马戏节比赛“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 (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