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
简 介:《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我国高校及广西地方优秀学术期刊之一,多次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励。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获“首届全国百强学报”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称号,并被确定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作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文收录,确定为《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度荣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称号,同年10月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广西第二届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同时荣获“第二届全国百强学报”称号。2005年12月,被评为第五届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2006年5月,荣获“第三届全国百强学报”。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入编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五版)。2010年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称号。
- 主管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广西桂林市育才路1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659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5-1066/C
- 邮发代号:48-4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2期
从绝对到抽象:空间的历史——列菲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张一兵[1]
(1-19)
新质生产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意涵
赵小宇[1];韩秋红[1]
(20-28)
网络公共事件的媒介化治理实践进路——基于公众记忆周期的视角
李春雷[1];李娟[1]
(29-38)
智能化治理的运作机制、风险挑战与实践准则
罗昕[1];张瑾杰[1]
(39-50)
教育现代化的“中国式”笔谈
孙杰远[1];杨小微[1];徐冬青[2];程亮[3];游韵[4]
(51-64)
教育强国的理论创新与系统提升——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张智[1];高书国[2]
(65-74)
文化哲学视域下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意蕴要旨与养成之道
杨丽萍[1,2];刘溢云[1]
(75-86)
新质生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实践路径
姚树洁[1,2];张小倩[1]
(87-102)
本土市场规模、虹吸效应与全球价值链攀升——基于跨国面板数据
杜运苏[1];周玉润[2]
(103-120)
数字金融使用何以影响农户创业——来自中西部地区1525户农户的微观证据
张林[1,2];王龙基[2];王燕霞[2]
(121-143)
数字技术下的艺术史书写:数字艺术史的创新与挑战
李斌[1];文彩婷[1]
(144-155)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地方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创新模式与推进路向
冯卫[1,2];邹太龙[2]
(1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