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青年研究
China Youth Stud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08-2009)、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青年研究》是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致力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的学术期刊。 自1989年创刊以来,《中国青年研究》始终坚持科研为本、实用特色的办刊理念,以了解青年、研究青年、开发青年、成就青年为宗旨,着重关注青年发展、青年文化、青年政策、青年工作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独有的学术特色和品牌优势,以其高水准、新视野、现实感和权威性,受到青年读者、学人和青年工作者的喜爱。多年来,《中国青年研究》一直保持“多家核心期刊”的学术地位,被评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转载量、摘登量的排名一直名列全国青年研究类期刊前茅,影响因子居于政治学类和社会学类期刊前列,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力。
- 主管单位:共青团中央
- 主办单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三环北路2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93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579/D
- 邮发代号:82-73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从职校再出发:农家职校生教育成长中的结构性约束与能动性突围
王瑜[1];刘强[2]
(5-13)
养成教育:青少年社会化视角下的县域职业教育
袁梦[1]
(14-22)
意义建构与行动分化:高职生学业实践过程机制研究
江艳[1]
(23-31)
当代青年为何“休而不息”——迈向关系时间的解释
郑小雪[1]
(32-39)
摇摆型生育意愿:情感张力下育龄女性的生育决策逻辑与机理剖析
张睿[1];李翼[1,2]
(40-49)
理解“丁克”:生命历程视角下自愿不生育观念的生成与变动
齐鑫[1]
(50-57)
青年消费方式“两栖”现象:“过度消费”与“逆向消费”的网络冲突透视
姚明明[1,2];周梦鸽[1]
(58-65)
中介化乡愁:返乡青年短视频实践的意义展演与情感实现
罗敏[1]
(66-74)
松弛感:当代青年的精神追求及其社会反思
王昕迪[1];胡鹏辉[1]
(75-82)
“剩菜盲盒”中的社会镜像:Z世代消费文化的新转向与符号表征
胡溢轩[1,2];许筱慧[1]
(83-91)
社会性支持与乡村文化资本的形成——基于赣南凤溪村的调研
周凌宇[1]
(92-101)
研究生学术共同体的构建与社区感的营造
吴莹[1];赵家荣[1]
(102-110)
情境策略:微观互动中当代大学生“躺平”实践的差异化呈现
肖翔尹[1];徐佳琪[2]
(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