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传播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17)、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当代传播》创刊于1985年5月20日,全年出版6期(双月刊),单月15日出版。期刊以展示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前沿理论、分析中国新闻传播实践的演进规律、揭示新闻传播现象的本质内涵、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为宗旨,探讨新闻学术理论、关注新闻实践、追逐前沿新闻传播理论成果。期刊开设本刊特稿、新闻与传播研究、本期关注、热点透视、传媒观察、探讨与争鸣、传媒产业、环球视野、传播法治研究、新媒体、应用研究等栏目。近年来刊发的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荣获中国新闻奖、新疆新闻奖,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
- 主管单位:新疆日报社
- 主办单位:新疆日报社;新疆新闻工作者协会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鸿园北路50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5322
- 国内统一刊号:CN 65-1201/G2
- 邮发代号:58-15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全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季为民[1]
(1-1)
2024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十个新鲜话题
陈力丹[1];闫艳[1]
(4-11)
技术赋能与学科发展:从“向后整合”到“向前探索”——2024年新闻传播学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喻国明[1];陈雪娇[2]
(12-19)
建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当代中国新闻学
杨保军[1]
(20-27)
祛人工智能之魅: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省思
曹晋[1];曹浩帆[1]
(28-34)
在不确定中找寻确定:青年群体“编制崇拜”现象研究
张淑华[1];佘瀛瀛[1]
(35-41)
传播型构:数字时代新闻社会学的新思路——一个“启发式”的概念和操作框架
王玉婷[1];冯诚[1];朱润萍[2]
(42-48)
融合十年: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媒体融合进程及问题
宋建武[1];毛彦[1]
(49-54)
国际传播与文明互鉴视域下的中国春节——基于全球南/北方媒体报道的话语研究
赵月枝[1,2];王欣钰[1];王一竣[2]
(55-65)
AI技术可供性与媒体核心需求的适应性研究
张立伟[1]
(66-72)
“明亮的对话”:文明互鉴视角下的国际传播话语突围
王晓晖[1];张凯滨[2]
(73-77)
“黄昏的错爱”:老年粉丝群体的平台化情感研究
胡良益[1];姚建华[2,3]
(78-83)
晒背:青年养生的媒介生产及其景观构建
张媛[1];王国强[1]
(84-89)
数字时代实体照片的身体实践与记忆建构——基于媒介物质性视角的审视
孙卫华[1];邵兰慧[1];马龙腾[1]
(90-96)
短视频平台间歇性中辍行为的过程机理研究
张亚萌[1];田维钢[2];郑玺[2]
(97-102)
全球城市形象数字传播指标体系设计及评价
程亚利[1];钱烨夫[2]
(103-108)
数智时代互联网平台广告的监管机制研究
唐英[1];许金霞[1];李妍伶[1]
(109-112)
罗布淖尔湿地公园
靳磊
(0-0)
胡杨雪新
潘松
(0-0)
传媒幽默
(0-0)
向未来·可可托海之约
刘贯冲
(0-0)
丝路巴扎·夜未央
辛志福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