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

Sinogram Culture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0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1999)

简  介:《汉字文化》是语言文字学学术性刊物。研究汉语汉字文化,探讨汉语教学,并对汉语文与其他语文作比较研究。读者对象为语言文字研究人员、高等院校语文专业师生及中小学语文教师等。有英文目次。

  • 主管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9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182号2002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0661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597/G2
  • 邮发代号:82-381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16期

浅谈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徐晶[1] (1-3)

南染吴越 双语并行:魏晋南北朝时期吴地方言景观的历史变迁 肖若溪[1];蔡华祥[1] (4-6)

“莫”字搭配的古方普比较研究 郭旸悦[1] (7-9)

功能语体视角下的网络语言研究——评《从社会方言到功能语体——网络语言新论》 万晓玥[1] (10-12)

山东方言词汇的地理语言学研究 江晓涵[1] (13-15)

关于泰州方言中“没得命”的研究 许源[1] (16-18)

山西晋城方言词汇的词义特征探析 上官冀星[1] (19-21)

山西汉语方言复辅音音位状态的整合与分化 任雅芝[1] (22-24)

毕节方言语气词“咹”的多功能用法及语用功能 顾婧越[1] (25-27)

“我知道”的语用分析 陈敏[1] (28-30)

话语标记“算了”的互动功能研究 金晶[1] (31-33)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语言类实训课程的创新与探索——以安康学院为例 盘珊君[1,2] (34-37)

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李瑞珩[1];张晶婷[1];杨筱哲[1];彭新怡[1] (38-40)

大学语文的逻辑起点及其教材建设 朱争争[1] (41-43)

基于档案实践教师视角的档案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研究 陈锦[1] (44-46)

统招专升本背景下新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探索 张亚飞[1] (47-49)

如何把《应用文写作》课讲成故事会 孙玮志[1] (50-5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课程的融合研究 郭伟[1] (53-55)

浅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代化话语转变 张竞萱[1] (56-58)

浅析国学中传统文化与高校教学融合的路径 王妍芳[1];卓悦[1] (59-61)

以国学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顾殷嘉[1];张宇[2] (62-64)

宋代诗话中的戏评诗文现象 邵泽忠[1];周丹丹[1] (65-67)

陆游诗中的“拄杖”意象 陆芷滢[1] (68-70)

浅析晏殊诗词分析 秦侨[1] (71-73)

元代诗文批评下的师古观念——以江浙文人笔记为中心 张琦[1] (74-76)

《红楼梦》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及其现实启示 展丽[1] (77-79)

经典文学名著的现代化表达——以民族舞剧《红楼梦》为例 曹馨月[1];张婷[1] (80-82)

基于故事讲述法的国际中文教育诗词教学模式研究 吴子友[1];黄雪云[1] (83-85)

中英“猴”系成语对比及相应对外汉语教学思考 蔡玉兰[1] (86-88)

“跨文化”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师主体性构建——兼与祖晓梅教授商榷 张强[1] (89-92)

基于新标准体系的《理解当代中国高级中文读写教程》词汇研究 崔慧茹[1];李梦迪[1];付晓彤[1];耿梓菲[1] (93-96)

配价理论下汉语学习者双宾构式偏误研究 邵斌劼[1] (97-99)

国学中传统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研究 周俊丽[1] (100-102)

越南来华留学生语流中声调偏误分析——基于个案的描写与分析 刘扬[1] (103-105)

卜辞中的“舞” 闫卓颖[1] (106-108)

“尊嘟假嘟”探源 张静涵[1] (109-111)

冬至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李嵘[1];冯玉[2] (112-114)

高中语文诗化小说的教学策略探究 杨紫[1,2] (115-117)

语文“模糊”教学研究 戴雨婷[1] (118-120)

统编版高中语文专题教学探究 张晶[1] (121-123)

学习任务单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张之琦[1] (124-126)

高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王肖肖[1] (127-129)

基于学习任务群背景下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李慧[1,2] (130-132)

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以《阿房宫赋》《六国论》为例 仇一铭[1] (133-135)

新课标下人教版和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教材编排结构的比较分析 李阳[1];旷浩源[1] (136-138)

中学语文渗透情感教育策略研究——以《背影》中的亲情为例 张洁[1] (139-141)

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语境化设计探究 田江凡[1] (142-144)

“境脉”式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以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为例 刘贇[1] (145-14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情感能力研究 张小虎[1];王健[1] (148-150)

论南渡时期《念奴娇》词调题材的演变 朱咏燕[1] (151-153)

论田耳小说的叙事策略 肖璇怡[1] (154-156)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的独特视角 吴丹[1] (157-159)

被误读的“新写实小说”——从新写实小说的叙事艺术谈起 王林歌[1] (160-162)

《我与地坛》文本多元解读 许一旦[1] (163-165)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汉俄语言接触研究 杨洋[1] (166-168)

新媒体时代汉英翻译中文化元素的表达与解读的挑战与应对之道 李子玉[1] (169-171)

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处理策略 林鑫[1] (172-174)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增值评价:内涵、困顿与突破 邱思婕[1] (175-177)

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 李思绮[1] (178-180)

从《子夜四时歌》看南朝乐府诗歌的审美价值 余小活[1] (181-183)

《孔雀东南飞》审美教育价值探究 李羽晨[1] (184-18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美育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牛梦雪[1] (187-189)

琴歌融入高校课堂美育的价值维度与实践路径 戴菁[1] (190-192)

儒家文化“礼”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赵萍[1] (193-195)

曹彪徙封吴王考 陈姚奕[1] (196-198)

数智赋能教学创新论坛暨西北联盟大学语文课程研修班在西北大学成功举办 方蕴华;柯尊斌;杨馥宁;刘浪 (19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