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巴蜀史志

巴蜀史志

简  介:《巴蜀史志》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主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方史志双月刊,是传播厚重深刻的巴蜀文化的桥梁,是联系地方志工作者和社会的载体。其以“信史、实学、新知、美文”为基本追求,以文化感、历史感、社会感为己任,以专业性、知识性、可读性为准则。自1982年1月创刊以来,为传播厚重深刻的巴蜀文化,指导省、市、县三级志书和年鉴编纂,加强四川地方史志学术研讨,交流国内外修志信息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栏目主要有时政辑要、封面故事、蜀中人物、史料之窗、家风家训、志鉴研究、资治探索、志者情怀、方志资讯等,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地方志》《中国地方志通讯》以及省外多家地方志期刊转载。

  • 主管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主办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20楼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265X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16/K
  • 邮发代号:62-311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 (0-0)

川流不息 志兮四方 李果 (1-1)

奋楫扬帆 砥砺前行以改革创新构建地方志事业发展新格局 刘玲欣[1] (4-11)

勠力同心 善作善成奋力谱写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四川实践新篇章 黄绚[1] (12-13)

深耕方志资源 服务乡村振兴——四川省地方志系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雷雨露[1] (14-17)

接续弘扬巴蜀文化 全面转型服务发展——《巴蜀史志》转型发展历程与展望 朱艳林[1] (18-23)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大熊猫图志》英文版在英国出版中国特色图志首次出海 朱艳[1];林康成[1];彭怡[1] (24-25)

沱灌魂 申福建[1] (26-29)

江山赋(以江山辉耀娇为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张小萍[1] (30-30)

火玫瑰·一个女兵的祖国(组诗) 陈赫[1] (31-35)

从历史走向未来:邓小平的四川印记及时代价值研究 谢海彬[1];马睿[1];秦博尧[1] (36-41)

邓小平论党史对当前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启示 孔令洁[1] (42-47)

邓小平创建西南服务团的历程对提高新时代干部自我修养的启示 高勇[1] (48-53)

古建筑新家——马湖府古城 (54-57)

中国名镇 烟雨龙华 (58-61)

中国名镇 烟雨龙华 (58-65)

《升庵诗话》中杨慎的诗学批评思想及其对巴蜀文化的影响 陈柯垚[1];陈海龙[2] (66-69)

祖籍四川的龙云投奔新中国前后 董绍元[1] (70-73)

三线建设与绵阳地区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陈君锋[1];任倩[1] (74-79)

清风明月走建昌 阳光康养看西南 王怀林 (80-83)

苏舜钦、李鸿裔与中国隐逸文化 李昌文[1,2] (84-87)

明清两代《荣昌县志》纂修考 滕新才[1];张财霖[1] (88-93)

再论志书大事记体裁 由岳峰[1] (94-97)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的规范性研究 王胜[1] (98-101)

聚地方人才育方志硕果——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1] (102-103)

旧志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探析——以历代《汉州志》为例 李桂芳[1];郑洪英[1];杨雅君[1] (104-109)

新时代传承民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与路径探索——以巴中市巴州区为例 张柏林[1] (110-113)

世界语境下的交子与世界,及其他…… 谭继和[1] (114-119)

交子拓宽的天与地 章夫[1,2] (120-125)

从交子到人民币的千年历程——一部精彩可读的中国货币与金融史著作 谢元鲁[1] (126-127)

让文学的强光照亮历史的隧道——读田闻一长篇历史小说《寸步不让·辛亥保路悲歌》 何希凡[1] (128-133)

巴风蜀韵耀古今——浅评《巴蜀文化通史》的编著风格及文史意义 张洪林[1] (134-135)

方志动态 (136-140)

2024年总目录 (141-144)

叶莹作品 叶莹[1,2] (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