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文学刊
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曾用刊名:中文自学指导
简 介:《现代中文学刊》是研究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学术刊物,侧重于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和文化的研究。《学刊》鼓励中文学科内部各专业的贯通,鼓励中文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交融,以弘扬人文精神、提倡学术创新、促进学术繁荣为宗旨。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文史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内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704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2026/G4
- 邮发代号:4-411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5期
主持人语
文贵良[1]
(4-4)
现代佛教文学思想中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之争
谭桂林[1]
(5-13)
始于译词:翻译文学的生产性和增值性——从信达雅和“译述”的辨析谈起
吴俊[1]
(14-20)
清末文字改革对汉字的误解及其危害性兼及意外收获
高玉[1]
(21-28)
晚清科学知识话语结构与文学想象的扩展:从《电学》到《电世界》
熊静娴[1]
(29-37)
从“语体文欧化”到“理想的国语”:论茅盾《子夜》的语体文实践
刘妍[1]
(38-45)
一声“珍重”,永世“诀别”——周氏兄弟失和原因再探讨
宋剑华[1]
(46-56)
蛰伏,还是抵抗:再论鲁迅与文学革命发起问题
许徐[1]
(57-65)
印象的暴力——“立此存照”与鲁迅杂文的晚期风格
沈伊可[1]
(66-73)
“问题小说”作为“民族形式”——论赵树理文学与根据地乡村社会变革(1943—1946)
林培源[1]
(74-82)
赵树理小说的双重叙述主体与形式政治
王龙洋[1,2]
(83-91)
“直接为群众服务”:论赵树理的曲艺实践
张永峰[1]
(92-100)
论延安前期“作家到前线去”运动的动员——响应机制
秦林芳[1]
(101-109)
茅盾演讲《从思想到技巧》的早期传播问题刍议
马凤梅[1];凌孟华[1]
(110-119)
爱欲的现代性——重读张爱玲《封锁》
王钦[1]
(120-127)
大江书铺组织群体及其翻译出版工作
高维宏[1]
(128-139)
作家柳青两篇非文学佚文考释
郑鹏飞[1]
(140-150)
主体形塑与形式生成的诗学探究——评吴晓东《辽远的国土:中国新诗的诗性空间》
王晓平[1];夏冬[2]
(15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