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科技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简 介:《艺术科技》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管、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艺术和科技综合学术期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本刊主要刊发艺术、教育、科技、管理等领域学术论文稿件,及时报道和传播相关领域学术研究新成果、新发现、新理念、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理论指导实践,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应有的奉献。在本刊发表的学术研究论文均可在中、高级职称评定、晋升和业绩考核以及岗位竞聘中起到科研认定作用,也是必备的硬性材料依据。本刊竭诚为学术界广大文学、艺术、教育、建筑、科技、管理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服务。本刊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欢迎全国各大中专院校教师、硕博研究生、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工作人员、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相关科研管理人员惠赐或推荐佳作。
- 主管单位: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浙江舞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88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680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9436
-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166/TN
- 邮发代号:32-59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20期
传统文化保护视角下汉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路径探究
王利晓[1]
(1-3)
TTF AI垂直大模型在兰花主题首饰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张新悦[1]
(4-6)
耀州窑香器造型流变发展对现代香器设计的启示
高黎[1];闻博雅[1]
(7-11)
史前火种罐研究
朱叶银[1]
(12-15)
戏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研究
吴帛睿[1]
(16-18)
论昆曲《贩马记》的戏曲表演美学
吉子轩[1]
(19-21)
论传统戏曲的现代生存逻辑——以潮剧为例
林艺欣[1]
(22-24)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No.4钢琴艺术鉴赏与“音画”理念运用研究
纪晓晗[1];侯蕾[1]
(25-27)
指挥视域下琵琶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演奏技法与运用探究
刘在天[1]
(28-30)
贵州苗族《年历歌》叙事艺术探究
王仁芝[1];郭中明[1];杨青艳[2]
(31-33)
舞蹈美学在中国民族舞蹈表演中的运用探究
龙海辉[1]
(34-36)
黔西北民间“傻女婿”故事男性形象探究
钟拼拼[1]
(37-39)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下小说《鸡皮疙瘩》的翻译策略研究
李昊[1]
(40-41)
网络流行构式“X是懂Y的”研究
陈窈懿[1]
(42-45)
自然主义视域下太宰治作品研究——以《人间失格》为例
高光旭[1]
(46-48)
象征与对话:马奈《左拉肖像》的视觉修辞探究
林龙[1];张嘉龙[1]
(49-51)
毕加索早期绘画风格及艺术价值研究
田晓玥[1]
(52-54)
工笔牡丹的普度与修持探究
汲莹莹[1]
(55-57)
《江南春》及陈少梅的艺术思想探究
吕美琪[1]
(58-60)
宋代文人画的传播要素与效果研究
谢雨卿[1]
(61-63)
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表达研究——以爱德华·蒙克作品为例
钟颖[1]
(64-66)
论艺术与民族精神的坚守——以刘国枢油画作品《飞夺泸定桥》为例
杨添[1]
(67-69)
论郑板桥“画竹三段论”及其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呼雯[1]
(70-72)
格式塔美学视角下中国后现代艺术探究——以林琨皓“未来仏”系列作品为例
赵文翰[1]
(73-75)
符号消费视域下的当代艺术问题研究——以村上隆为例
徐文卉[1]
(76-78)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点与创新探究
马彦霞[1]
(79-81)
镜中的女性:社会标准与自我审视的交织探究
盛子颖[1]
(82-84)
融合传统纹样元素的济南五龙潭IP形象设计研究
宗峰[1];张莹[1]
(85-87)
论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张晓婕[1]
(88-90)
非物质社会的设计转型探究
周演[1]
(91-93)
基于文化生态的青海非遗文创产品开发路径探究——以加牙藏毯为例
文欣[1]
(94-96)
基于AR技术的敦煌文创应用设计研究
吕衔领[1];孙禾森[1]
(97-99)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儿童绘本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何欣燕[1]
(100-102)
话语建构视角下南京和平海报展览研究
徐子为[1]
(103-105)
人工智能赋能解构主义室内空间交互设计研究
翟文霞[1]
(106-108)
从心理到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儿童友好型街道空间建设探究
叶韫玮[1];吴奕涵[1];姜雨宸[1];王乐怡[1];肖文洁[1];江畔[1]
(109-113)
长沙理工大学校园摆渡车站点的弹性设计研究
刘梓涵[1]
(114-116)
贝聿铭景观营建中的东西文化融合策略研究
张钰[1]
(117-119)
历史经验的物质载体:建筑现象学对空间与理论的动态关系诠释研究
王广怡[1]
(120-122)
江西红色文化展示空间的展陈形式和空间体验构建探究——以八一起义纪念馆为例
倪倩[1]
(123-125)
乡村美学赋能江南乡村振兴的创新策略探究
李晴[1]
(126-128)
数字时代湖湘红军标语融入区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对策探究
靳小水[1];曾彬[2]
(129-131)
艺术类贫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路径研究
李玲靖[1];谢璐[1]
(132-134)
数字绘画在影视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张林苑[1]
(135-137)
类型杂糅中的音乐创新:《满江红》的声音设计分析
范博毓[1]
(138-140)
论长镜头“吸引力”的初现、隐抑与回归
徐子翰[1]
(141-143)
克制与欲望:《远山的呼唤》中的情感表达策略探究
亓天阳[1]
(144-146)
《周处除三害》中的人物塑造与暴力表达探究
吴昉慧[1]
(147-149)
阴翳美学在现实电影中的价值探究——以《钢的琴》为例
杜昀轩[1]
(150-152)
基层文化馆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及活动开展策略探究
许应平[1]
(153-155)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赋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究
柳甘泉[1]
(156-158)
艺术设计在信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中的应用研究
汪睿[1];张尹[1]
(159-161)
文库本在出版行业的生态位与多元化发展策略研究
杨成[1];马菁华[1]
(162-164)
乡村振兴背景下网络直播对商丘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
畅玉玺[1]
(165-167)
基于传统文化保护的汉服文化传承与普及路径分析
张胜楠[1]
(168-170)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发展策略探究
管建敏[1]
(171-173)
智慧图书馆背景下医学生个性化服务策略研究
周宁[1];王丹[1]
(174-176)
民办高校和声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究
杨月[1]
(177-179)
人机协同视角下AI绘画工具辅助美术学教学模式研究
王芳[1]
(180-182)
红色电影歌曲融入高职院校声乐教学实践研究
荆晶[1]
(183-185)
新文科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融入口述历史概论课程建设研究
张若愚[1]
(186-188)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改革方式探究
陈丹纯[1]
(189-191)
逆向教学设计实践探究——以小学低段多声部节奏训练为例
陈泱[1]
(192-194)
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通道侗族服饰在中职服装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夏芳[1]
(195-197)
数字技术在建筑材料科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王锦[1];胡军[2];李頔[1];王思骅[1];张焕[1]
(198-200)
关于中外影视字幕艺术与高职英语翻译教学交叉的探讨
王洁琼[1]
(201-203)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王海霞[1]
(204-206)
影视艺术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育人功能与实践路径探究
刘艳艳[1]
(207-209)
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原则与策略探究
林富贞[1]
(210-212)
传统文化融入早期阅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实施路径研究
付玲玲[1]
(213-215)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夏龙[1];李晓元[1];王芳[1]
(216-218)
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谷陈梦[1]
(219-221)
中学美术教育中图式思维的培养研究——以设计·应用领域为例
林祉怡[1]
(222-224)
通识教育理念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
潘琳玲[1]
(225-227)
新媒体视域下非遗木偶戏在园校合作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方鸣飞[1]
(228-230)
高校思政教育视角下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探究
梅轩畅[1]
(231-233)
多维立体美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究
吕董言一[1]
(234-236)
跨学科美育教学中的融合探索研究——以马蒂斯剪纸与拓扑学为例
张璇[1];常晟瑜[1]
(237-240)
艺术活动赋能中学生生物多样性教育策略探究
鲁华[1]
(241-243)
传统服饰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研究
李冉[1]
(244-246)
传统文化元素在大学生美育中运用与传承的路径探究
梁慧慧[1]
(247-249)
服饰文化中思政教育元素挖掘与传承策略研究
连君瑶[1]
(250-252)
作品赏析
彭树巍[1];王佃会[1]
(25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