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yi University
曾用刊名:南平师专学报
简 介:《武夷学院学报》是武夷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教育厅,原名《南平师专学报》创刊于1982年,原刊期为季刊,2008年更名为《武夷学院学报》改为双月刊,2015年改为月刊,16开本。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35-1293/G4;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674-2109。 《武夷学院学报》本刊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是:推出学术精品、促进学术交流、催生科研成果,扶植学术新人,繁荣科学文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广泛联系海外武夷和港、澳、台、特区的科技信息,及时反映国内尤其是武夷学院等高等学府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技成果,为发展武夷学院高等教育和繁荣社会主义科技事业服务。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提出“出精品、创名牌、办一流学报”的办刊思路。 《武夷学院学报》主要刊登武夷文化研究、政治哲学法律、汉语言文学研究、历史研究、外语研究、艺术研究、茶文化经济研究、数学及其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学、电子工程技术、经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的学术总结。
- 主管单位:福建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夷学院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福建省夷山市武夷大道16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2109
- 国内统一刊号:CN 35-1293/G4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立志为圣贤:朱子为学工夫论的理学诠释
柯晨[1]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朱子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黄菲菲[1]
(8-12)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王玉珏[1];孙李芳[1]
(13-19)
“三个务必”的三重逻辑探析
张宇勤[1]
(20-27)
福建海洋文化遗产类型及构成体系
胡赛强[1];杨迪[1]
(28-35)
略论清代福州府海防同知的海疆治理职能
朱勤滨[1,2]
(36-43)
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南平市茶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及其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以武夷学院“茶小科”团队为例
雷卫星[1];叶江华[1]
(44-51)
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融合对福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宋磊[1]
(52-59)
福建省露营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熊锡微[1,2];董斌彬[2]
(60-68)
空间生产视野下的乡村博物馆功能探究
黄林静[1]
(69-74)
深度翻译策略在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的应用
张建平[1];徐子懿[1]
(75-82)
“基本同义而不同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以“我真的会谢”和“栓Q”为例
张心悦[1]
(83-88)
提升福建省应用型高校孵化器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张璐颖[1];袁宗胜[1]
(89-95)
融合闽商文化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财会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
毛茂山[1]
(96-102)
基于LibQUAL+TM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
施航海[1];陈添源[2];李晓青[3]
(10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