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汉考古
Jianghan Archaeolog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0-201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立足长江、汉水流域,在长江中游史学研究、楚文化及简牍研究方面独具特色,在海内外拥有了相对固定的作者与读者群。作为一种地方性文物考古杂志,积极报道长江中游及南方地区文物考古新发现,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依靠专家,提携后学,发表了一批有较高学术品位的研究文章。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7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032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77/K
- 邮发代号:38-72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S1期
竹木漆器文物典型脆弱病害量化评估指标体系
赵阳[1];吴昊[1];方北松[1]
(1-10)
饱水类简牍的发掘保护与室内清理
史少华[1];谢章伟[2];张琼[1];刘玮[2];贺巧云[1];白云星[1];方北松[1]
(11-16)
饱水木质文物细胞壁靶向加固技术——SI-ARGET ATRP的理念、方法与展望
周逸航[1];王恺[2];胡东波[3]
(17-25)
漆器制作技术史概述
吴昊[1];赵阳[1];方北松[1]
(26-33)
浅述古代的官营漆器制作机构
胡媛[1];李莉[2]
(34-39)
龙文化在漆器纹饰上的表达
袁雯[1];万龙[1]
(40-48)
炭化简牍保护修复研究述论
魏栋[1,2];蔡元成[3];贺巧云[3];史少华[3,2]
(49-53)
浅谈竹木漆器类文物保护修复中的摄影
蔡元成[1]
(54-59)
有机硅原位聚合形成有机—无机杂化网络结构保护高度劣化古木
张欣雨[1];王鑫[2];代伟[3];童华[3];郝锌颖[1]
(60-67)
江陵砖瓦厂汉墓饱水木漆器木胎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赵颖[1]
(68-72)
木漆器文物脱水后的修复性能研究
陈子繁[1]
(73-77)
海昏侯墓漆器源流小考
李文欢[1]
(78-83)
西北地区木结构遗址原位保护关键技术——咸阳沙河古桥遗址地下水防治初探
曹静[1];董文强[1];汪娟丽[1];陈华[2]
(84-89)
河南城阳城址7号墓棺椁的病害剖析
胡轲[1];陈华[1];吴昌雄[1];万龙[1];梁桦[2]
(90-96)
木材阻力仪在曾侯乙墓椁室保护中的应用
吴昌雄[1];陈华[1];胡轲[1];蔡元成[1];余虹[2];程娜娜[2]
(97-102)
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内棺糟朽程度评估
李顺[1];陈华[1];张琼[1];胡轲[1];徐明飞[2]
(103-107)
曾侯乙墓出土椁木材性分析及保存状况评估研究
陈华[1]
(108-113)
安徽六安双墩一号汉墓出土黄肠题凑的病害剖析
徐明飞[1];陈华[2];胡轲[2];淡猛[2]
(114-121)
南宋赵伯澐夫妇墓出土棺椁材质和髹漆工艺研究
雷琼[1];赵安如[2];孙敬[1];王昕[2];符恬恬[2];赵阳[1]
(122-128)
“南海Ⅰ号”出水宋代剔犀漆盘保护修复前的材料与工艺调查
张昆[1];邱祖明[1];赵颖[1]
(129-134)
文物保护视野下馆藏古琴“挖掘价值”理念与实践
孙嵩[1];王宜飞[1];宋平[2];余曼[2];方芳[3]
(135-143)
出土木芯积竹彩漆柲修复材料筛选及应用——以九连墩M1出土彩漆柲的修复为例
陶璐[1];张云帆[2];李澜[3]
(144-150)
海昏侯刘贺墓出土孔子镜屏的文物科技保护
吴振华[1]
(151-160)
河南平顶山辛庄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竹木漆器保护修复
李宁[1]
(161-168)
荆州博物馆藏古琴“苍龙啸月”保护修复
方芳[1];刘露[1];孙嵩[2];潘荆南[1];刘亚玲[1]
(169-173)
荆州印台出土西汉简牍保护修复
刘露[1];史少华[2];方芳[1];张琼[2];王潘盼[1]
(174-183)
绵阳双包山出土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的保护修复与复制
陈俊橙[1];刘晓彬[1];王宁[1];辜德高[1];蒋璐蔓[1];肖嶙[1];杨海艳[2];王静[2];张昆[3];袁雯[3];孙敬[3];淡猛[3];杜可竹[3]
(184-187)
无锡元墓出土漆提梁桶的保护修复
朱雨薇[1];杨晖[1];淡猛[2];靳雪峰[2]
(188-191)
西汉时期漆器的修复与翻新——以汉广陵国漆器为例
王子尧[1]
(192-196)
扬州西湖高南汉墓出土鎏金铜耳彩绘龙纹漆耳杯的保护修复
杨晖[1];朱雨薇[1];杜可竹[2];万龙[2]
(197-201)
“南海Ⅰ号”出水宋代剔犀卷草云纹漆盘的保护修复
张昆[1];孙敬[1];淡猛[1];张啸[1];杜可竹[1];蔡元成[1]
(202-206)
荆州谢家桥墓出土汉代彩绘漆盘的保护修复
李宁[1];靳雪峰[1];朱诗宇[1];雷琼[1];淡猛[1];万龙[1];何玉婷[1];张啸[1]
(207-211)
慕容智墓出土镇墓兽保护与修复
钟磊[1];魏彦飞[1];顾文婷[1];王雪[1];杜可竹[2]
(212-218)
三十而立 行路致远——郭店楚简出土30年保护工作简述
帅华锋[1];邬涵[1]
(219-223)
科技保护与修复在江苏武进淹城独木舟上的运用
施建刚[1];邹利华[2];金霆蔚[2];陈元冬[3];孙敬[4]
(224-230)
羟基磷灰石原位合成及其在骨质文物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江珊[1];陈华[2];郁东奇[1];刘雪刚[2];陈绍慧[2];曹明灿[1];李取傲[1];杨丽霞[1];袁俊霞[1]
(231-236)
纳米SiO2-Remmers 300复合材料对三星堆遗址出土饱水象牙的加固研究
陈华[1];李取傲[2];曹明灿[2];刘雪刚[1];雷琼[1];陈柳杏[1];江珊[2];杨丽霞[2];袁俊霞[2]
(237-241)
荆门市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明代组合铜俑保护修复
丁山[1];陈华[1];张宗晶[1];蔡元成[1];邬涵[2];全玮[2]
(242-249)
玉泉铁塔原封膜的老化机理探究
刘雪刚[1];丁山[1];陈华[1];王明强[2];尚书[2];王涵[3];邓伟[3]
(250-258)
叶家山墓出土象牙的保护修复
陈亦奇[1];方媛[2];丁山[3];汤琪琪[4]
(259-266)
安徽六安战国墓出土荒帷的保护修复
陈绍慧[1];姚政权[2];陈华[1];秦让平[2]
(267-271)
湖北潜江代滩明代李氏家族墓地部分出土丝织品蚕丝老化情况研究
方媛[1];闻磊[1];陈亦奇[2];雷琼[3];陈绍慧[3];李宝龙[4]
(272-277)
何凤山纸质文物的保护研究——以吉元隶书七言诗小品为例
李顺[1];郭智灵[2];赖依菲[1]
(2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