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与传播评论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Review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4-2016)、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 介:本刊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前身是1930年创刊的《国立武汉大学文哲季刊》,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列举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高校双十佳社科学报”、“全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湖北十大名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和“名栏工程”入选期刊。主要开设哲学、文学、历史学、新闻传播学等栏目。宗旨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繁荣学术事业,开展学术争鸣,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 创刊时间:193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湖北武昌珞珈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5443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0/G2
- 邮发代号:38-34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人工智能时代的传播创新
刘汉俊[1]
(1-1)
消失的“受害者”:难民新闻图像的全球生产机制及其传播网络
周莉[1];于子晴[1]
(5-20)
新农人形象的数字生产研究——基于抖音短视频场域的内容考察
冉华[1,2];刘沛彤[2]
(21-34)
公共交往“频道”的校准:媒介化时代我国公共政治交往话语风格的偏误与匡正
董浩[1,2];骆正林[3]
(35-45)
基于数字博物馆接触的青年传统文化认同
韩博[1];刘嘉琪[1]
(46-65)
青年媒介化愤怒的产生与表达——基于“孔乙己文学”事件的扎根研究
刘鸣筝[1];王硕[1]
(66-79)
青年亚文化流行语的观察及审思
李英华[1]
(80-88)
媒介技术如何中介城市空间的知觉——基于“AR光影秀”的观看实践
洪杰文[1,2];宋思茹[2]
(89-99)
情境性算法感知对反馈行为的影响研究
晏齐宏[1]
(100-117)
文学广告的场域竞合与再造——基于我国现当代文学广告演变的思考
李雪枫[1];宋宇航[1]
(11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