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教育:政务宣传
曾用刊名:湖北教育:综合资讯;湖北教育;时政新闻
简 介:本刊创刊于1949年12月。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读者包括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广大教师及教学研究人员;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服务"科技兴国"战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传递教育教学信息,关注教育教学改革,颂扬先进典型,展示老师风貌,服务课堂教学,推动教育创新为主要宣传内容;以出精品、创特色、贴近实际、服务一流为追求目标。
-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7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4390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33/G4
- 邮发代号:38-38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从全局上谋篇 在关键处落子
王佑军[1]
(1-1)
推进教育强省建设高质量开局起步——湖北省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5-5)
强基固本 扩优提质 推动市域教联体建设走深走实
付拥军[1]
(6-11)
湖北省中小学阅读现状调研报告
张凤英[1];李作芳[1]
(12-15)
新质学习力: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韩瑾[1]
(16-17)
以良好学校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何小玲[1];廖兆慧[2]
(18-19)
培养“创造性学习者”:整本书阅读的价值追求(上)
吴耀辉[1];王凯[1]
(20-21)
走向“生活·实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
唐静[1]
(22-23)
如何撰写教育督导案例
高为[1]
(24-25)
区域集群式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探索和机制研究
王开桥[1];舒晓辉[1];朱国斌[1]
(26-27)
人工智能教育从活动走向课程的实践探索
黄家涛[1];李小雪[1];黄彬[1]
(28-29)
同心共建教联体 合力共绘同心圆——枣阳市推进教联体建设助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莘小成[1]
(30-31)
整体构建开发区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席祖萍[1]
(32-32)
以真研究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李红军[1]
(33-35)
深耕细作育新苗 普及普惠谋新篇
乔莉[1]
(36-36)
落实党委第一责任 加强大思政课建设
向春雷[1];朱爱华[1]
(37-38)
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熊丹[1]
(39-39)
心智启航 德润未来
李展[1]
(40-41)
亲子阅读助推家校共育
沈林春[1]
(42-43)
信息化驱动下的希望心理培养路径
熊珍泉[1]
(44-45)
为中学生身心成长构筑良好环境
张亚莉[1]
(46-46)
践行尚美党建文化 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李莎[1]
(47-48)
城乡携手共创美好教育
向春艳[1]
(49-50)
党建引领把方向 “五育”并举共成长
曾利华[1]
(51-52)
让每一朵花在岭上绽放
熊辉[1]
(53-54)
以课程提形象 向课堂要质量
唐登虎[1];傅晓峰[1]
(55-56)
以硒为媒,构建学校大科学教育体系
崔月蛟[1]
(57-58)
依托社群的青年体育教师成长路径
陈士博[1]
(59-60)
班主任家访工作优化策略研究
付辉[1];王倩[1]
(61-61)
带量食谱助力营养效益最大化
曾庆华[1]
(62-62)
“驻班党员+”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张刚民[1];汪远文[1];严勇[1]
(63-64)
产教融合视域下的泛IT人才培养
刘雄华[1]
(65-66)
对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的省思——基于湖北省12个县域普及普惠督导评估的实地调研
郭珺[1]
(67-68)
户外游戏活动中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肖力[1]
(69-70)
幼小衔接戏剧课程的创新实践
刘莉[1]
(71-72)
幼儿园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探究
洪怡思[1];彭杨波[1]
(73-73)
依托教材搭建微写作支架的教学策略
许雅云[1]
(74-75)
群文阅读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杨萍[1];王延贵[1]
(76-76)
巧用“六动”策略 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范式
杨永慧[1]
(77-78)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
刘晓清[1]
(79-80)
思维冲突开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智慧之门
谭坤平[1]
(81-82)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
陈芳[1];刘争艳[1]
(83-83)
人工智能赋能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
徐柳[1];吴文娟[1]
(84-84)
生成式AI助力高中英语大单元整体教学
邓慧莲[1];汪艳娟[1]
(85-85)
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龚妍妮[1];陈瑜[1]
(86-86)
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周艳娟[1]
(87-87)
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
连志高[1]
(88-88)
建构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智慧课堂
梁作杰[1];张永[1]
(89-89)
帮助孩子找到喜欢的课
杨珍球[1]
(90-90)
学校管理的“松弛感”
罗晓莲[1]
(91-91)
眼中要有事,心中要有人
王倩茹[1]
(92-92)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陈登江[1]
(93-93)
“走得慢”也是进步
熊诗华[1]
(94-94)
陪你走过成长的弯道
张娟[1];邵玉宝[1]
(95-95)
一只哑铃
黄凤超[1]
(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