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Bulletin of Sport Science & Technology
简 介:《体育科技文献通报》月刊1993年创刊,是国内目前唯一的综合性体育科技文献汇编。旨在多层次、多角度介绍国内外有关体育管理、科学训练、科学健身、体育教育以及体育产业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成果。为了促进竞技体育、社区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各界人士之间的沟通。
-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 主办单位: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
- 创刊时间:1993
- 出版周期:月刊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0256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62/G8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2024年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半决赛技战术分析
罗芳[1];唐宁潇[1]
(1-3)
巴黎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樊振东和莫雷加德技战术特征对比分析——基于乒乓球四段指标评估法
徐达[1]
(4-6)
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陈梦技战术分析
刘羽琴[1];洪邦辉[1];王江城[1]
(7-10)
巴黎奥运会跆拳道男子68kg级拉希托夫制胜技术分析
郭金涛[1];刘广松[2];卢秀栋[1]
(11-14)
巴黎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比较分析
孙家正[1]
(15-19)
第1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100m栏决赛前3名运动员技术表现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
芈泳琦[1]
(20-23)
2024年第18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男子单人操项目前3名运动员难度选编分析
刘松[1];钟俞春[1];徐金[1]
(24-27)
第18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女子单人操项目前8名运动员难度动作选编分析
肖定宏[1];陈颖刚[1]
(28-31)
第1届学青会健美操(啦啦操)项目运动员赛前心理焦虑研究——以北京队为例
刘芷溪[1];张卓[2];岳文[1]
(32-34)
第6届至第8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奖牌分布特征分析
瞿杰[1];刘赞[1];冯狄[1]
(35-37)
2023年杭州亚运会男排决赛技术对比分析
梁立冬[1]
(38-40)
我国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积极性影响因素研究
刘韬晓瑜[1]
(41-44)
水陆核心力量训练对短距离青少年游泳运动员成绩影响的研究
董子硕[1];王洪兵[1]
(45-48)
刍议青少年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选材与评价体系构建
王成[1]
(49-51)
山西省优秀射击运动员肩关节功能强化训练的实践研究
张慧霞[1];李林娟[1]
(52-54)
可变阻力训练对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影响的Meta分析
江学文[1];杨阳[1];周元超[1]
(55-60)
潜水反射对心血管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在有氧训练中的应用
谭德军[1];吴以安[1]
(61-62)
社会融入视角下运动员归化的现实困境与进路思考
徐沛声[1]
(63-66)
基于CiteSpace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可视化分析
李风云[1];蒲思帆[2]
(67-71)
国际振动训练发展的研究现状及启示——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叶浩海[1];赵新龙[1];陈英淇[1]
(72-77)
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协同治理的困境、机理与路径研究
宋言伟[1];卢朝霞[1]
(78-82)
社区体育服务公众满意度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体育锻炼的中介作用
兰宇航[1];刘刚[1];曹蓝玉[1]
(83-86)
健康中国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公共服务的改革路径
廖文豪[1];米鹏[2]
(87-90)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以贵州榕江“村超”为例
秦超[1];闫伟华[1];陈国华[2];梁栋[1]
(91-95)
马拉松赛事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价值、现实挑战与推进策略
田雪晴[1];曹大伟[1]
(96-100)
空间再造:城市闲置土地建设体育公园的逻辑、困境与路径
王钰栋[1];王钰民[1];于萌[2]
(101-105)
价值表征与实践构想:体育生活化理念的传播研究
方宇豪[1];杨清琼[1]
(106-108)
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体育旅游的现实价值、发展困境与实践路径
谢家林[1]
(109-111)
中国对金砖国家的体育用品贸易出口效率与潜力——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周佳惠[1];李芃松[2]
(112-117)
贵州省“康体旅”空间布局及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吴娜娜[1]
(118-122)
基于GPS数据的山地户外型徒步游客时空行为研究——以四姑娘山景区为例
姚侨峰[1];李娜[1]
(123-127)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冰雪旅游研究进展与前沿趋势
赵珂[1,2]
(128-132)
体育人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与推进策略
刘川[1];张佃波[1]
(133-137)
“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契机、困境及优化路径
胡佳[1];陈莉[1];田祥成[1]
(138-141)
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研究
赵凡[1]
(142-145)
体教融合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学理基础、价值阐释与践行路径
高磊[1];胡冉[2];刘煜[3]
(146-149)
人才发展环境赋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耦合因素研究
薛邵飞[1];秦旸[2]
(150-154)
资源共享视域下学校与社会体育资源协同配置的创新模式研究
陈钢钢[1]
(155-158)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评价变革的价值表征、现实困囿及纾解方略
张伟[1];曹国创[1];田祥成[1]
(159-162)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陈小林[1];白银龙[2]
(163-166)
新时代高校军事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的价值、基础与路径
欧乐佳[1];王潇翔[1]
(167-170)
基于CiteSpace的新时代大学生体育精神研究可视化分析
苏旋[1];甄子辰[2];陈仁娟[1];冯彦成[1];吴倩倩[1]
(171-174)
运动锻炼干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Meta分析
王熙盛[1];郑贺[1];孟栗典[1]
(175-180)
消费动机中介效应下南京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郭芸静[1];刘敏坤[2];张伟[1]
(181-18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体育院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张庆芬[1]
(185-187)
“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竞赛高质量发展研究
王伟[1];高俊[1]
(188-191)
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学武术教育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张亮亮[1]
(192-194)
高中乒乓球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陈天宇[1]
(195-197)
中学体育教学引入运动康复教育的价值与策略研究
丰慧[1]
(198-200)
中小学体育教研组长的角色定位与岗位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郝俊[1,2];袁志欢[3]
(201-203)
“信息茧房”视域下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困囿与纾解路径研究
张佳妮[1];胡昌领[1]
(204-207)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永京拳传承的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王万圣[1]
(208-211)
近10年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特征、热点与嬗变的计量学分析
李雙[1];张小林[1];王洪玉[1]
(212-216)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贺龙军事体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刘宏[1];张爱红[1]
(217-219)
中国老年人身体活动和夜间睡眠时间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研究
陈意昕[1]
(220-224)
国外功能性训练改善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朱极[1];王成云[1]
(225-229)
门球运动对老年人平衡功能的影响
王峥[1];张杰[1];杨靖[2];李伯阳[3];徐冬青[1]
(230-233)
血流限制训练在老年人肌少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任仕广[1];刘祎婧[2];王依琳[3]
(234-238)
冲刺性间歇训练在不同受体人群中的训练应用及其调控因素研究进展
殷彰冶[1];韩满朝[1];王巍[1];孙庆浩[1];赵凤雏[1];余小强[1];马继政[1]
(239-243)
成年男性抛接石锁的能量消耗及锻炼效果研究
夏忆汝[1];盛蕾[2]
(244-247)
警察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审视、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
刘富顺[1]
(248-251)
全民健身数智化转型的驱动机制与实践路径研究
丁世玉[1];龙斌[2]
(252-255)
5G时代国家队运动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微课程设计研究
刘湜[1];梁摇[2]
(256-260)
智能运动App在校园定向越野运动训练中的实践研究
邱伟明[1];汤启渊[1]
(261-265)
移动智能终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蒋丹妮[1];王红艳[1]
(266-269)
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竞赛表演业高质量发展:概念内涵、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
陶雅浩[1]
(270-273)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内涵、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陈萍[1]
(274-27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新质生产力驱动体育产业价值链重塑与高质量发展研究
赵璐[1];刘博文[2];吴春祥[2];宋晨星[3];李梦宇[4]
(277-281)
冰雪旅游产业与新质生产力“双向赋能”:内在机理、现实瓶颈及实现路径
鹿耀辉[1]
(282-286)
新质生产力赋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纾解路径
张希凡[1];郑旗[1]
(2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