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本刊2000年8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2003年改为双月刊。该刊坚持“开放办刊”和“学者办刊理念”,严格实行“匿名双向审稿”制度,注重期刊策划,关注学术前沿、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公平公正用稿原则,因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较高的影响力。已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创刊时间:2000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0169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627/C
- 邮发代号:38-172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论新质生产力的大生态观
郎慧慧[1]
(1-10)
新质生产力生态内涵的唯物史观阐释
郭飞[1];方伟[1]
(11-19)
主持人语 促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研究迈上新台阶
吕忠梅
(20-20)
中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命题
吕忠梅[1,2]
(21-30)
编纂“聚焦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法典总则
徐以祥[1]
(31-41)
完善新时代“依法治污”制度体系的法典化路径
刘超[1]
(42-52)
打造全面实现生态系统治理的法典“生态保护编”
巩固[1]
(53-61)
构建引领全球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法制体系
张忠民[1,2];李文贺[1]
(62-72)
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环境责任体系
刘长兴[1,2]
(73-81)
数智赋能与中国节能降碳效率:机制与效应
何琨玟[1];张文彬[2];张楠[1]
(82-99)
面向无废城市建设的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跨主体协同治理机制研究
秦全德[1];周洁莹[1];张珺婷[2]
(100-115)
双边政治关系与多元距离因素对FDI的交互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王弘书[1];祁佳[2];周绍杰[3]
(116-130)
基于BERT的多层次特征融合的舆情文本政策意愿识别模型研究
翁克瑞[1];周雅洁[1];於世为[1]
(131-140)
“双一流”建设政策对高校科技创新产出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博弈模型和双重差分法的实证分析
查道林[1,2];陈思[1]
(14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