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本刊创刊于2001年,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举凡有关当代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哲学、宗教等的研究论文均在本刊选用之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 创刊时间:2001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南京市卫岗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1-746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600/C
- 邮发代号:28-44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逻辑、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左停[1];刘路平[1];赵永丽[1]
(1-14)
主持人语
何可
(15-15)
消费者视角下的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宋洪远[1];唐文苏[1]
(15-28)
土壤健康视角下实现粮食安全的绿色之路
于法稳[1];代明慧[2];车丽娟[3]
(29-40)
粮食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张俊飚[1];程琳琳[2]
(41-54)
数字技术赋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何可[1];朱润[2]
(55-67)
强化科技驱动乡村全面振兴:根本遵循、政策演进与对策思考
刘骕[1];黄承伟[1]
(68-79)
乡村振兴中的个体化困境与村庄团结重建——基于多案例的比较分析
卢祥波[1]
(80-91)
地方政府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序嵌入与治理赋权——基于霍山石斛产业的历时性观察
毛春梅[1];姚清[1]
(92-103)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机制、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
潘珣[1]
(104-114)
新经纪体制:驻村工作队的嵌入路径与组织逻辑——基于湖北襄中镇的案例研究
魏来[1];陶珊珊[1]
(115-127)
迈向超地方行动:乡村产业的行动者网络建构及其协商机制——基于云南寻甸Z社区“小山茶”项目的田野考察
陈雪婧[1];方淑敏[2]
(128-141)
县域城镇化视角下农民的返乡回流及其阐释——基于中西部地区的观察
黄鹏进[1];王学梦[2]
(142-152)
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生成逻辑、实践探索与政策瞄准——来自江苏的经验启示
王越[1];刘余[2];钟钰[3]
(153-167)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基于数字技术和数字普惠金融视角下的分析
蒋健[1];吴海涛[1]
(168-181)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要素配置效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自中国1572个县域的证据
张玉静[1];涂圣伟[2]
(182-192)
历史为媒、现实为基的大国“三农”论述——评罗必良新著《大国三农:制度文化、行为机理与模式选择》
钟甫宁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