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中国哲学年鉴

中国哲学年鉴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该刊已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简  介:《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研究型、文献型学术年刊。秉承学术性、前沿性、权威性的办刊宗旨,全方位呈现中国哲学研究和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大事件,客观记录中国哲学发展与繁荣的历史进程。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年刊
  •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346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2935/B
  • 单价
  • 总价

2023年 第1期

编辑说明 (0-0)

数字资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与批判 蓝江[1];陈朦[1] (3-17)

新气论纲要 丁耘[1] (18-37)

情境化的美德伦理学进路 赵永刚[1];张海鹏[1] (38-50)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在中国”到“中国化”再到“中国性” 周可[1] (53-66)

走向生命现实 重构新哲学——近年来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述评 刘森林[1];冯波[1] (67-87)

回到事实本身,关注人的存在——近十年来国内现象学马克思主义研究综述 胡文迪[1] (88-99)

近年来中国的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评 李乾坤[1] (100-114)

近年来汉代哲学研究的新进展 曹婉丰[1] (115-123)

近十年来广义论证进路下的中国逻辑史研究 何杨[1] (124-132)

国内道德知识论研究述评 喻郭飞[1];陈潇逸[1] (133-143)

模态逻辑与数理逻辑的新发展——2022年逻辑学研究述评 贾青[1];刘新文[1] (144-156)

中国儿童哲学理论研究之“返本”与实践之“开新” 张娅[1,2] (157-168)

近五年来国内科技伦理研究综述 卢奥蓝[1] (169-187)

科学技术哲学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历史传统与未来展望 雷环捷[1] (188-197)

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美育思想述评 蒋忠磊[1] (198-211)

近十年来国内印度哲学研究述评 米媛[1] (212-220)

从政治哲学到法哲学:马克思早期思想研究 王代月[1];胥玉洁[1] (223-245)

美德伦理学与儒家伦理的相互发明——海外儒家美德伦理学研究述评 陈乔见[1] (246-258)

规范性哲学的问题论域及综合性研究路径 李红[1] (259-273)

“事实”术语的用法——对赵汀阳美学事实观的一种解释 林航[1] (274-285)

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纪念李奇先生诞辰110周年 孙春晨[1] (289-298)

边缘觅哲思,活泼见真性——张祥龙现象学和儒学思想述要 袁恬[1] (299-310)

我的哲学之路 安启念[1] (313-324)

我与中国哲学的因缘际会 张学智[1] (325-336)

在多元哲学之间思想 孙利天[1] (337-348)

世界历史·亚细亚现象·中国道路——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角度看 何中华 (351-352)

走进马克思哲学深处与展现马克思哲学当代价值 杨耕 (352-353)

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应准确理解和使用价值概念 马俊峰 (353-354)

当代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与原创性 孙正聿 (355-356)

关于大历史观的哲学思考 韩震 (356-357)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可能 单继刚 (357-358)

20世纪中国哲学史论述的多元范式——以熊十力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为例 陈来 (359-360)

哲学中的教条及其扬弃 杨国荣 (360-361)

圣创论的图像和形态:社会起源论的中国版本 王中江 (361-362)

心物问题与气论 丁耘 (362-363)

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吴晓明 (364-365)

道器形上学新论 陈少明 (365-366)

何谓现象学的心理学? 倪梁康 (366-367)

论自由、差异与人的社会性存在 黄裕生 (367-369)

从隐喻看逻辑推理的起源——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的启示 邓晓芒 (369-370)

实验哲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方法论之对话与反思——兼论徐良高先生对二重证据法的批评 梅剑华 (370-371)

现象学社会研究方法论——以舒茨为中心的探究 张庆熊 (371-373)

气候正义研究的三个焦点问题 杨通进 (373-374)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曲红梅 (374-375)

身体隐私再认知——数字化时代隐私观念被忽视的维度 范海潮 (376-377)

假如元宇宙成为一个存在论事件 赵汀阳 (377-378)

科学与哲学在哪里相遇?——从量子理论的发展史来看 成素梅 (378-380)

自我知识理论的预测加工选项 徐竹 (380-381)

深度智能化时代算法认知的伦理与政治审视 段伟文 (381-382)

说谎者悖论的隐蔽假设 文兰 (382-384)

论新一代人工智能与逻辑学的交叉研究 廖备水 (384-385)

发现《弘明集》的逻辑学价值 张立英 (385-386)

论“孔颜之乐”及其美学意义 方英敏 (387-388)

从世界美学史三大阶段看世界美学的未来 张法 (388-390)

从“怪诞”到“时尚”:西方美学中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分野和过渡 卢春红 (390-391)

论文荟萃 (395-411)

新书选介 (412-422)

译著举要 (423-430)

学者动态 (433-437)

新成立的哲学教学与研究机构 (438-439)

新创办的学术期刊 (440-440)

哲学学会换届情况 (441-442)

重大项目 (443-461)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2022年科研概况 许国荣 (462-477)

大事记 (478-498)

哲学界动态 (49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