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民族文学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14)、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社科基金资助期刊(2024)

简  介:《民族文学研究》创刊于1983年11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主办的唯一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术理论双月刊,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面对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年出版6期,逢单月15日出刊。《民族文学研究》坚持既定的办刊宗旨,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在引导和提高学科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密切联系当下民族问题及民族文学创作与研究发展的实际,注重有针对性的问题意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服务于学术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要求,打造平台,凝聚力量,传播新知,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弘扬主旋律,发挥民族文化优势,探索和开拓既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又具有本土原创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刊物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学术成果展示与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阵地。 刊物常设栏目有:古代民族文学研究、现当代民族文学研究、口头传统与民族文化研究、21世纪民族文学现场、学术著作书评、国外相关研究译文、学术动态等。 《民族文学研究》严谨细致地坚持学术规范,自创刊以来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也杜绝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多年来在学界树立了良好口碑。刊物严格执行匿名评审制、三审定稿制及专家外审制,强化完善责任编辑负责制,摒弃关系稿。 刊物倡导跨学科研究,关注少数民族母语创作及批评的发展动态,关注各民族文学的交流与互动,关注各民族口头文学传统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关注口头传统与书写传统之间关系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濒危民族文学遗产的发掘,扶植人口较少和学术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相关民族文学的研究。近年来刊发的各民族学者的研究论文选题多样、话题前沿、研究方法和学术理念多有创新。作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的唯一的国家级学术刊物,刊物的学术影响力已经覆盖中国文学研究的其他二级学科。除了在国内相关学科具有较大影响力之外,港澳台及国际著名高校、相关研究机构也多有订阅,成为宣传中国民族政策、文化、文学前沿性话题和研究的重要声音,更是反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的文化多样性和活力的重要标尺。

  • 主管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83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955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443/I
  • 邮发代号:82-334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民族文学经典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黄晓娟[1] (5-14)

论满族抗战文学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范庆超(满族)[1] (15-23)

论当代少数民族脱贫攻坚题材文学的叙事新变 杨一[1] (24-32)

燕京书写与金元易代之际的士人精神 陈博涵[1] (33-41)

符号共享与场域竞争——关于花儿起源的民间叙事研究 钟进文(裕固族)[1];赵丽芳[2] (42-51)

“关键在于一个‘化’字”——曲六乙的少数民族戏剧研究理念探析 冯王玺[1] (52-62)

破立之间:清末民初旗人作家蔡友梅的“迷信”书写 王鸿莉[1] (63-70)

“西藏”的回响与新声——博物学视野下的《西高地行记》 葛毓宸[1] (71-78)

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域转生与周边影响——以朝鲜民族抵抗诗人李陆史的诗歌创作为例 张乃禹[1] (79-89)

论“生活转向”与民族文学生活研究的可能性 李菲[1,2] (90-101)

“真实的虚构”与非虚构:文学和人类学的再相遇 卢成仁[1] (102-112)

城市艺术节和公共领域的民族文化 刘晓[1] (113-122)

《穆天子传》文本性质与文体新探 郑思捷[1] (123-131)

金元之际文坛“尖新”倾向的蔓延与消弭——以科举导向及士风变化为中心的考察 晏选军[1];尧育飞[2] (132-143)

耶律楚材文集原序与其诗学旨趣本色钩沉 陈光[1] (144-155)

吴澄传记书写理路与元代多民族文化交融 梁杰[1] (156-164)

五华书院:嘉道年间多民族诗人栖居的文学空间 彭容丰[1];孙纪文[2] (16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