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5月09日 星期五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蜀学

蜀学 集刊

简  介:蜀学杂志创建于2006年,已经有多年历史,是中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具有双刊号的期刊。

  • 主办单位:西华大学;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蜀学研究中心
  • 主  编:潘殊闲
  • 创刊时间:2006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 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31-2212-0
  • 单价
  • 总价

总第

中國傳統文化的倫理基礎——三蘇文化的啓示 陳曉明[1] (1-7)

小惠一家 大澤國家 羅楊[1] (8-13)

提高站位,“五文”共舉,構建束坡文化傳承發展大格局 鮑志成[1] (14-22)

家風家教:一個歷久彌新的社會命題與新時代文化擔當——兼論三蘇文化對中華家風家教的影響與推動 侯耀忠[1] (23-37)

蘇軾家風散論——以黄州時期爲中心 唐剛卯[1] (38-46)

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被貶嶺南後人生心迹變化及三蘇文化研析 侯月祥[1] (47-52)

中華家風家教與三蘇文化研究傳播的海南做法 陳晋玲[1];阮忠[2] (53-63)

“千年第一文人”蘇軾與文化中國 譚繼和[1] (64-69)

蘇東坡“人本”特徵的宇宙觀 舒大剛[1];余洋[2] (70-84)

蘇氏蜀學與家學 劉復生[1,2] (85-91)

民國六年川西《張氏族譜》中的家規——家訓家風實錄與續編《川西張氏族譜》 張星譽[1] (92-99)

蘇軾詩詞中體現出來的優良家風 田旭中[1] (100-107)

講好“三蘇”故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途徑研究 秦福榮[1] (108-115)

蘇軾“修齊治平”中的家國情懷與精神面貌:從東坡詞說起 涂建華[1] (116-121)

東坡硯銘傳家風 魏學峰[1] (122-124)

“三蘇家風”與“清廉束坡”的當代闡釋 潘殊閑[1,2] (125-132)

從《滄洲塵缶編》看宋代叙州進士、刑部尚書程公許的家風 陳明本[1] (133-141)

傳承三蘇家風 領悟中華文化 李正銀[1] (142-147)

蘇軾、朱熹的家風建設 尹波[1] (148-154)

讀書正業,詩書傳家——三蘇家風的一個側面 王燕飛[1] (155-157)

三蘇家風家教 王晋川[1] (158-162)

杜甫咏物詩發微 康正果[1] (163-176)

杜甫秦州贈友詩的“政治情結” 楊勝寬[1] (177-190)

北宋名宦楊令問生平及家世考 劉濤[1,2] (191-215)

清代蜀中著名詩人張問安初探 胡傳淮[1] (216-225)

李調元詩的藝術淵源與風格 謝桃坊[1] (226-235)

論清代巴蜀詩人李調元的悼亡詩 劉淋[1];王燕飛[2] (236-248)

《長楊賦》與成帝、哀帝、王莽時期的揚雄 嘉瀨達男[1] (249-258)

巴蜀歷史記憶與《錄異記》的歷史叙事 楊民[1] (259-265)

論楊慎的古文選本 白建忠[1] (266-275)

灌邑詩文話崇寧 施廷俊[1] (276-283)

“灔澦堆”名新釋 王慶[1] (284-288)

20世紀薛濤研究評述 謝元魯[1] (289-302)

胡昭曦先生對巴蜀歷史文化研究的貢獻 粟品孝[1] (30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