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学研究
Buddhist Studies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
简 介:本刊继承发扬佛教优良传统,促进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对佛教经典、教理、教史及其他佛教文化遗产的研究,同海内外佛教界及社会各界交流学术研究成果,提高中国在世界佛教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地位。
- 主管单位:国家宗教事务局
- 主办单位: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 创刊时间:1992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地址:北京市北长街27号
-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346/B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2期
成都大慈寺重兴始末记
宗性[1]
(1-10)
王朝史与事件史视野下的中国化佛教史新分期
王凯[1,2]
(11-20)
近现代佛教入世转型研究
洪修平[1]
(20-20)
宋真宗与佛教的关系研究——以“帽妖案”为切入点
张轲[1]
(21-35)
识体与识变——玄奘唯识学的基本问题
傅新毅[1]
(35-35)
明末清初丛林禅堂修行生活制度的变革
王荣湟[1]
(36-50)
雍和宫匾额中蕴含的护国利民思想
刘军[1,2]
(51-65)
“慈”与“笑”——中华弥勒形象的文化构建
法恩[1,2,3];孙金琛[4]
(66-78)
太虚法师的僧教育体系构建述论
李明轩[1,2]
(79-95)
佛学对电学融摄下的概念诠释——以太虚大师“电子”概念为中心
郭盛[1];聂馥玲[2]
(96-106)
跨学科佛学教育的内涵与使命
李四龙[1,2]
(107-118)
沙海浮图:中古时期西域南道佛典与图像
陈粟裕[1]
(118-118)
《大乘起信论》“众生心”与“一心”义辨析
邱丽莎[1]
(119-132)
摄论学派与唯识宗的三世空有论——以真谛与窥基为中心
王帅[1]
(133-142)
性起与唯心——圭峰宗密与中晚唐华严教学中“圆教唯心”说的形成
邓盛涛[1]
(143-158)
北宋末期佛教的侧写——以东京法云禅寺为中心
宗艳红[1]
(159-174)
圆通圆玑及其禅学思想
蒋九愚[1];陈菀如[2]
(175-187)
性寂与性觉之辩——吕澂佛学思想管窥
兰原[1]
(188-210)
敦煌佛教社会史研究
马德[1]
(210-210)
铃木大拙论禅的神秘主义
尹晗[1]
(211-223)
法显卒年新探——基于《名僧传》日僧宗性抄本的考察
姚胜[1]
(224-237)
净觉《楞伽师资记》新考——以新出日本石山寺藏《跋陀三藏安心法》为线索
通然[1]
(238-246)
辽金经幢陀罗尼版本源流及发展
张明悟[1]
(247-259)
莫高窟唐前期C字形云头纹与栓形花组合纹样艺术特征
高晏卿[1,2]
(260-273)
汉唐间佛教地理知识的传入与接受——以昆仑“阿耨达山”说为例
徐璇[1];梁文力[1]
(274-284)
解析传印长老访学日本佛教大学的历史背景与联络经过——以成立日中友好净土宗协会为中心
李贺敏[1]
(285-309)
日本佛教系新宗教交往功能考察——以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部分教团的对华交流活动为中心
暴凤明[1]
(310-327)
对所谓“AI成佛”问题的辨析——从佛教哲学角度反思人工智能
张雪松[1]
(328-334)
中国佛教文化史
孙昌武[1]
(334-334)
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看作为有情?
[日]师茂树[1,2];黄志博[3]
(335-343)
数字人文与佛教研究:社交网络和文本挖掘技术的应用与启示
卢亮昊[1]
(344-359)
被忽视的追索——胡适晚年“十殿阎王”研究平议
伍小劼[1]
(360-374)
中古佛教涅槃思想的诠释与开展——评张文良《涅槃学研究》
杨祖荣[1];曾峥嵘[2]
(375-384)
多学科背景下美术史研究范例——评戴晓云教授《中国水陆画研究》
刘栋[1]
(385-3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研究的力作——评何虎生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研究》
王志宏[1]
(397-401)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40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