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滁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uzhou University
曾用刊名:滁州师专学报
简 介:《滁州学院学报》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等。《滁州学院学报》杂志始终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刊载教学科研成果,坚持开门办刊,促进学术交流。《滁州学院学报》每年1、3、4、6期刊登社会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2、5期刊登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开设“江淮分水岭研究”“皖东文化研究”和“皖东发展研究”三个特色栏目。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滁州学院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1794
-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88/Z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我校共同主办纪念王禹偁诞辰1070周年学术研讨会
(0-0)
王禹偁二《记》文风走向论
熊礼汇[1]
(1-6)
有文行古道 无位泰生民——王禹偁与滁州
潘守皎[1];杨世勤[2]
(7-11)
“二贤”王禹偁、欧阳修影响力之比较——以其滁州诗文不仅限于滁州诗文为例
贾鸿彬[1]
(12-18)
王阳明“成圣”思想的文化渊源与当代启示
杨朝蕾[1]
(19-23)
憨山德清的禅净思想
闫伟[1]
(24-29)
憨山德清对《不真空论》的诠释
韩传强[1]
(30-34)
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 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宋杨[1];于晴[1];杨敬敬[1]
(35-41)
长三角地区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产品流通协调发展研究
孙成磊[1];程华宜[2];余茂辉[1]
(42-49)
顾及机器学习的安徽省传统聚落景观形态解析与分区
张鲜鲜[1];张大鹏[1];杨灿灿[1]
(50-58)
近代中国思想传播的历史路径考察及启示
张静[1];刘娟[1]
(59-64)
房秩五与李光炯关系考论
李应青[1]
(65-70)
基于文化强市的地方优质文化供给机制研究
郑爱龙[1]
(71-76)
新时代文化视野里的影视叙事发展走向
董艳[1,2]
(77-81)
融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阶段化治理
李想[1]
(82-86)
美食纪录片影像语言下的城市形象建构研究——以《小城夜食记淮南篇》为例
林疏桐[1]
(87-90)
云梯畲族民歌与文化认同研究
田雅丽[1];许蕊[2]
(91-95)
论鼓师和琴师在黄梅戏伴奏中的核心作用
孙阿楠[1]
(96-101)
凤阳花鼓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路径研究
周忠慈[1]
(102-107)
马克思、恩格斯与德意志社会主义
郝波[1]
(108-114)
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关键密码
李富艳[1];穆美琼[1]
(115-119)
幼儿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现实困顿及破解路径
李雪连[1];程孝文[1]
(120-124)
新文科下管理类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呈现方式——以“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为例
鲍立刚[1]
(125-131)
师范专业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和实施策略
汪璇[1]
(132-136)
《黎明》
班守猛[1,2]
(13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