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韵文学刊
Journal of Chinese Verse Studies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简 介:《中国韵文学刊》创刊于1987年10月中国韵文学刊编辑部是全国古代韵文研究团体中国韵文学会的会刊,由湘潭大学和中国韵文学会共同主办。 《中国韵文学刊》的宗旨是古为今用,促进时代的学术繁荣,弘扬华夏精神文化。研究对象是中国韵文,涵盖中华古文明中一切以音乐性语言写作的文学作品,主要为诗、词、曲、赋等。同时本刊也鼓励当代韵文创作。
- 主管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中国韵文学会;湘潭大学
 - 创刊时间:1987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湖南省湘潭大学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2491
 - 国内统一刊号:CN 43-1014/H
 - 邮发代号:42-29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3期
                                
                                    
                                        “更看千年未为足”——陆游海棠诗与杨氏情缘
                                    
                                
                                    
                                        高利华[1]
                                        (1-6)
                                    
                                            
                                        
                                    
                                    
                                    
                                
                                
                                    
                                        《钗头凤》演剧与陆游“爱国诗人”形象的大众化
                                    
                                
                                    
                                        巢彦婷[1]
                                        (7-15)
                                    
                                            
                                        
                                    
                                    
                                    
                                
                                
                                    
                                        史论与宗尚——陆游的唐诗观念与诗歌创作
                                    
                                
                                    
                                        曹瀛月[1]
                                        (16-22)
                                    
                                            
                                        
                                    
                                    
                                    
                                
                                
                                    
                                        湖南大学楚辞研究传统述评
                                    
                                
                                    
                                        翟新明[1]
                                        (23-30)
                                    
                                            
                                        
                                    
                                    
                                    
                                
                                
                                    
                                        屈骚流韵——论赵必振诗歌对楚骚传统的接受与创变
                                    
                                
                                    
                                        雷斌慧[1]
                                        (31-37)
                                    
                                            
                                        
                                    
                                    
                                    
                                
                                
                                    
                                        《明集礼》中所存宋元词乐遗声《万年欢》
                                    
                                
                                    
                                        伍三土[1]
                                        (38-42)
                                    
                                            
                                        
                                    
                                    
                                    
                                
                                
                                    
                                        杜甫“封建”思想考论——兼论《建都十二韵》《江陵望幸》的诗旨
                                    
                                
                                    
                                        孙微[1];贺严[2]
                                        (43-49)
                                    
                                            
                                        
                                    
                                    
                                    
                                
                                
                                    
                                        冲突与和谐——邵雍围棋诗发微
                                    
                                
                                    
                                        何云波[1];刘茜[1]
                                        (50-56)
                                    
                                            
                                        
                                    
                                    
                                    
                                
                                
                                    
                                        清代女诗人肖像题诗探微
                                    
                                
                                    
                                        黄晋卿[1]
                                        (57-63)
                                    
                                            
                                        
                                    
                                    
                                    
                                
                                
                                    
                                        上海图书馆藏朱祖谋手校宋元人词集钞本考识
                                    
                                
                                    
                                        杨传庆[1]
                                        (64-69)
                                    
                                            
                                        
                                    
                                    
                                    
                                
                                
                                    
                                        论梦窗词的陌生化及其在晚宋的江湖传播
                                    
                                
                                    
                                        夏明宇[1]
                                        (70-77)
                                    
                                            
                                        
                                    
                                    
                                    
                                
                                
                                    
                                        论魏晋赋体的偶句生成与骈俪化路径
                                    
                                
                                    
                                        汪妍青[1]
                                        (78-88)
                                    
                                            
                                        
                                    
                                    
                                    
                                
                                
                                    
                                        政治·经学·文体——柳宗元《晋问》发微
                                    
                                
                                    
                                        滕瑜平[1]
                                        (89-96)
                                    
                                            
                                        
                                    
                                    
                                    
                                
                                
                                    
                                        时空、身份与修辞——论唐代长安京郊别业的风景书写
                                    
                                
                                    
                                        安天鹏[1]
                                        (97-103)
                                    
                                            
                                        
                                    
                                    
                                    
                                
                                
                                    
                                        空间·禅悟·雅致——王安石诗歌山水书写的三重宋韵
                                    
                                
                                    
                                        梅国春[1]
                                        (104-110)
                                    
                                            
                                        
                                    
                                    
                                    
                                
                                
                                    
                                        阅读·拟效·衍生——试论宋代读诗诗的书写策略
                                    
                                
                                    
                                        冀晋华[1]
                                        (111-117)
                                    
                                            
                                        
                                    
                                    
                                    
                                
                                
                                    
                                        “六根互用”与晚明文人的文学观念——以徐渭、钟惺、钱谦益为中心
                                    
                                
                                    
                                        刘雪莹[1]
                                        (118-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