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简 介: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创刊于1956年。 该刊主要刊登文学、语言学、史学、教育及心理学、哲学、政治学等方面的论文,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本刊依据办刊宗旨及专业分工出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注重学术质量,刊发能代表学科水平、反映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学科研究中起到促进作用的文章。 1988年本刊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量列全国师范院校学报第6位,列全国省属师范大学学报第2位。 1999年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被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评为《中国人民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 核心刊物、中国期刊网(CNKI)全文入编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编委会、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列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刊”、“中国人文社科引文数据库源刊”。 2000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评为“全国中心核心期刊”;被教育部列为“中国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入选期刊,被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在200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第20位,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第6位。由北京大学2000年6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一书排序,本刊在全国中文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引居第10位。 2001年度本刊再次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全文转载量排名第14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4位。 2002年被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同年,我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校学报转载量排名第14位,在全国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4位,在省属师范院校学报排名第1位。 2003年,本刊获中国学术期刊编委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评优活动组委会颁发的《CAI-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 2004年我刊再次被评为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并被编入北京大学去年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现在我校文科学报已经同全国大部分高校学报建立起经常性的交换关系,地域包括台湾和香港;刊物的发行量也连年上升,目前已发行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 。 2005年本刊被山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成为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社会科学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 2006年本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为“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2019年本刊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56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5973
- 国内统一刊号:CN 37-1066/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王炳林[1]
(1-15)
马克思主义土地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及影响
张卫波[1]
(16-27)
“求胜意志”的救赎:五四落潮期周作人“人学”思想转换的一种思路
张先飞[1,2]
(28-37)
泰东图书局与郭沫若早期文学翻译活动论考
张勇[1]
(38-46)
陕甘宁边区建构黄河文化形象的历史实践与时代价值
杨琳[1];王蒙[2]
(47-57)
略谈孔多塞的公民投票理论
孙一萍[1]
(58-67)
面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培养的人机协同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徐振国[1]
(68-81)
核心素养导向下复杂问题解决学习的本质、价值及策略
郭元祥[1];付嘉伟[1,2]
(82-93)
人工智能可解释的制度建构
周辉[1]
(94-106)
论“数字弱势群体”及其权益体系
宋保振[1]
(107-120)
新质生产力的管理学本质与分析框架
黄速建[1]
(121-139)
价值重塑与双向奔赴:我国新型城乡关系的意涵及其构建
曲延春[1]
(140-149)
从“身临其境”到“设身处境”:论数字交往的身体观
吴志远[1]
(150-163)
“万物互联”时代数据表征的“黑箱”效应及治理策略
刘铮[1]
(164-172)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
(173-173)
黄河入海见奇观
宋丰光
(17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