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西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曾用刊名:六安师专学报
简 介:《皖西学院学报》系皖西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85年创刊,双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社会科学常设栏目:皖西文化研究、大别山发展研究、政治·哲学、法学、经济·管理、文学、语言学、历史·文化、教育学、艺术等;自然科学常设栏目:大别山资源开发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研究、数学·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物理·电子、化学·生命科学、机械·工程、环境·地理、土木·建筑、心理学、体育等。
- 主管单位:皖西学院
- 主办单位:皖西学院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安徽省六安市云霞桥西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9735
- 国内统一刊号:CN 34-1232/Z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6期
改革创新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论略
李邦红[1];郑志侠[1];王付庭[1]
(1-7)
从《共产党宣言》看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
陈磊[1];杨传勇[1]
(8-13)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内涵、价值、路径
刘兵兵[1];王进[1]
(14-17)
青年助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三重逻辑
卢会[1]
(18-21)
全媒体时代革命文化大众化传播的困境与进路
黄涛涛[1];罗颖[1];王付庭[1]
(22-25)
浅论安徽省淠史杭灌区的科学性
陈兆清[1];李纯宇[2]
(26-31)
新媒体时代下大别山红色文化的传播研究——以抖音为例
钱放[1];方平[1]
(32-36)
数字人文背景下六安革命文献收集整理研究
王欣欣[1];薛民[1];胡中应[1];应海平[1];曹红梅[1];台风[1]
(37-41)
新时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以六安市为例
王庭[1];余佳华[2]
(42-48)
多措并举促进大别山区旅游产业升级策略研究
沙国[1];周杨[1]
(49-53)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的策略研究——基于PMC指数模型的政策量化评价
张明锋[1];程寅[1]
(54-61)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逻辑
彭廷廷[1,2];易开刚[2];陈柯楠[1]
(62-66)
生活化·仪式化·数字化: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三重进路
刘泽兰[1]
(67-72)
整合式嵌入:基层党组织促进“三治”融合的实践逻辑——基于皖西G镇的案例研究
曹冬松[1];王义德[2]
(73-80)
新时代高校依法治校的路径探析——基于滁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实践思考
曹士东[1];陶迎春[2]
(81-87)
安徽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研究
王哲[1]
(88-93)
双新融合:新质生产力对新型城镇化的驱动效应研究
朱庆生[1];杜继涛[1]
(94-101)
数字化驱动绿色化“双转”机制:来自安徽省上市企业转型绩效的证据
戴克清[1];潘景威[1];宋恩扬[1];张家精[2]
(102-111)
红色文化解说中受众元话语的元语用分析
宋彬彬[1]
(112-116)
《新撰字镜》辑引《切韵》反切指误
孙磊[1]
(117-123)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合肥文化街区语言景观研究——以三河古镇为例
梅琳[1];宋婷[1];陈倩[1]
(124-129)
国际中文初级综合教材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新当代中文》为例
王佳佳[1];许有胜[1]
(130-136)
阿炳:“音乐家生命史”个案探索
宗洁[1];陈燕杰[2]
(137-140)
基于扎根理论的剧本杀赋能中华文化传播机制研究
王露[1];周伟义[2]
(141-146)
地方红色文化嵌入高校艺术俱乐部重塑审美的实践研究——以皖西红色文化为例
高春妍[1]
(147-151)
浅析莫扎特钢琴奏鸣曲的风格与演奏特点
廖亚秦[1]
(152-156)
《皖西学院学报》2024年(第40卷)第1-6期总目次
(157-160)
《秋分》
刘连
(16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