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学刊
Urban Planning Forum
该刊已选入:北大核心期刊(2020版)、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曾用刊名:城市规划汇刊
简 介:本刊专业学术性刊物。报道在改革开放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刊登国内外有关城市规划、城市设计、道路交通、生活居住、村镇、园林风景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论述。读者对象为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同济大学
- 创刊时间:1957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2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3363
- 国内统一刊号:CN 31-1938/TU
- 邮发代号:4-465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5期
“国家空间规划系统化建构”学术笔谈
吴志强[1,2];郭仁忠[1,3,4];张兵[5];林坚[6,7,8];张晓玲[9];邹兵[10];王世福[11];郑德高[12];武廷海[13];黄亚平[14];石晓冬[15,16];张尚武[17,18]
(1-1)
中国式现代规划理论与实践思考
吴志强[1,2]
(1-2)
现代城市化特征与空间规划逻辑
郭仁忠[1,2,3]
(2-2)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张兵[1]
(3-4)
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建构须适应时代需求
林坚[1,2,3]
(3-4)
新体系新特色新课题
张晓玲[1]
(5-5)
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支撑发展更有力,保障安全更精准
邹兵[1]
(5-6)
国家空间规划新蓝图:以治理创新与设计思维引领未来
王世福[1]
(6-7)
大场景、小切口:增强专项规划实施支撑作用
郑德高[1]
(7-7)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武廷海[1]
(7-8)
重构规划学科理论体系,支撑空间规划实践发展
黄亚平[1]
(8-9)
良法善施,长短结合——空间规划实施中应发挥五年期的阶段性作用
石晓冬[1,2]
(9-10)
家战略规划体系下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
张尚武[1,2]
(10-11)
智能场景:全球246项案例的概念探讨与城市规划实践
吴志强[1,2];何睿[2];陈泽胤[2];朱予沫[2];滕雨薇[3];杨鑫宇[3];江立敏[2,4]
(12-17)
城市规划的语义演进与当代使命
石楠[1,2,3];魏航[4,5]
(18-28)
关于城乡规划学科知识体系的若干思考
孙施文[1]
(29-33)
社区和社区规划的潜在社会维度议题揭示
黄怡[1,2,3]
(34-39)
“社区减碳”:计量方法、排放特征及其实现路径
李晓江[1];吕晓蓓[2];邵玲[3];余妙[4];肖颖禾[5];胡京京[6];周游[7];史帅[5]
(40-46)
高铁客运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思考
张晓春[1,2];杨宇星[2];何建平[3]
(47-54)
通勤圈视角下郊区新城铁路公交化的供需精准适配策略——以成蒲铁路为例
徐雷[1,2];刘冰[3];王方凯[4]
(55-63)
面向无人机的城市低空空域规划的国际经验
刘泉[1];陈瑶瑶[1];洪晓苇[1];李昊[2];钱征寒[1]
(64-70)
“专业知识+人工智能”双驱动的城乡规划设计教育创新探索:以住区规划为例
田莉[1,2,3];杨鑫[1];张雨迪[1];林雨铭[4]
(71-78)
数字乡村规划: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李和平[1,2];牟玲利[1];饶宇轩;陈铭[3]
(79-87)
城市空间多风险耦合及规划的韧性应对
彭翀[1];左沛文[2];李月雯[2];张梦洁[1]
(88-97)
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的类型及空间体系与规划建设要点
冉静[1];蒋晓慧[2];赫磊[3,4];许乙青[1];张鹏[5];严湘琦[2,6]
(98-105)
城市更新可持续目标下的存量空间资源定价方法与调节政策
祝贺[1];陈旖媛[1];王佳煜[1];魏美宇[1];田惟怡[1]
(106-112)
全周期管理视角下的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评估探析
王炎[1];曾祥坤[2]
(113-118)
区域和城市空间发展
王兰[1]
(119-120)
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
刘冰[1]
(120-122)
城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
杨辰[1]
(123-124)
城乡规划管理与政策
赵蔚[1]
(124-125)
城乡可持续发展
干靓[1]
(125-126)
规划信息
李凌月[1]
(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