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曾用刊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四川省教育厅主管、西华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9年。该刊坚持人文社会科学的正确导向,注重反映社科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积极追踪社会学术热点和理论前沿,所刊论文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在编校质量和编排规范上追求高标准、高品位。主要刊载哲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辟有“地方历史文献与文化”、“词曲研究”、“东方诗学”、“三国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王利器、霍松林、余冠英等著名学者都曾是本刊作者,他们对刊物学术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有多篇论文获省(部)、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1988年《人民日报》(海外版)编辑部来函要求寄送刊物,所刊论文《论毛泽东笔下的山景美》被该报连续转载。2000年本刊论文《共生教育》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lnfo)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质量一级期刊”,2000年荣获四川省第二届“优秀期刊奖”。2006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社科优秀学报”。1999年、2002年和2006年蝉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评定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06年该刊“三国文化”栏目被四川省高校学报研究、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评为“四川省高校学报社科优秀栏目”、“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2010年教育部科技司、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第四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 创刊时间:1979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四川南充市师大路1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9684
- 国内统一刊号:CN 51-1674/C
- 邮发代号:62-133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中国政治研究的两种概念范式——复盘萨托利与邹谠的概念研究
景跃进[1];张丽娜[2]
(1-17)
新乡贤助推农村家风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吴明永[1];王洋[1]
(18-26)
马克思空间思想研究的热点演进与前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科学知识图谱
吴姗[1]
(27-36)
网络符号消费主义的理性审视与共治选择
郑晶晶[1];李铭[1]
(37-47)
乡村振兴中农民收入结构与增长探析
曹红[1]
(48-57)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能
李刚强[1]
(58-66)
乡村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图景及其实现
王飞[1];杨宝忠[1]
(67-79)
多线性叙事中的可能世界与本体互渗
刘进[1];童志涛[2]
(80-89)
晚清西学东渐下的小说评点新变及其审视
蒋玉斌[1];童明婷[1]
(90-101)
数智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严峻挑战与体系建构
程静[1];聂丽珠[1]
(102-112)
论劳模精神的四重意涵
黄绍华[1,2]
(113-124)
大学生容貌焦虑的生成诱因与匡正策略
李春燕[1];庞晓玲[1]
(125-134)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重点选题
(13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