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 登录 注册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承建
分类表
关闭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9-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简  介:《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恩施师专学报》,1986年更名为《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从1993年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914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328/C),为季刊,从2002起改为双月刊。201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19]1825号)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2-1907/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7586,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新刊名和新刊号,仍为双月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倡导立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重视基于田野调查事实和数据的理论成果,回应国家战略需求,重点关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突出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特色,培育交叉学科,追踪学术前沿,推动理论创新,搭建展示民族学及跨学科优秀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作出应该有贡献。常设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实践、民族地区治理、民族区域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等重点特色栏目,提倡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 创刊时间:1982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中国湖北恩施市学院路39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7586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907/C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文本分析 李俊清[1];谢宝峰[2] (1-13)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逻辑——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为例 朱军[1];张兰[2] (14-22)

家庭抗逆惯习:理解末期病情告知文化语境的一个理论工具 刘谦[1];许可[1] (23-33)

“先解后治”还是“先治后解”——一个布朗族村寨的多元医疗实践策略研究 王舫[1];张宸溪[2] (34-43)

文化与物种的协同演化——基于人工油茶林传统技术体系的讨论 侯有德[1] (44-52)

基于语料资源的语言活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少数民族语言材料为例 丁石庆[1,2] (53-63)

乡村文化流行的可能性:现实掣肘、逻辑理路、行动策略 刘洋[1];张雅倩[2] (64-72)

艺术乡建的在地实践与共建逻辑: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 解梦伟[1] (73-81)

消费帮扶的组织基础与行动逻辑——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分析 谢治菊[1];彭玮[2] (82-94)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路径研究 沈万根[1];张博天[2] (95-102)

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逻辑进路研究 崔榕[1];田晓梦[2] (103-111)

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推进民族地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进路 罗柳宁[1,2];江涛[2] (112-124)

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影响因素 王凯[1];刘美伦[1] (125-137)

职普融通主要模式的域外境鉴与中国建构 匡瑛[1];刘晓萍[1] (138-149)

构建中国特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话语体系 郝天聪[1];石伟平[2] (150-160)

数智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建设:愿景、挑战及对策 朱红梅[1];张耀蕾[1] (16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