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与社会
Science and Society
该刊已选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2017-2018)、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2019-2020)、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2019)
曾用刊名: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简 介:《科学与社会》编辑部有近三十年的办刊经验,其前身《科学对社会的影响》杂志,创刊于1981年。三十年来,该刊在社会上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是我国科学界的思想性学术期刊,是国家级学术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教育文化与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本刊在我国学术界有较好的声誉,被北大、清华、南大、农大等国内许多高校列为重要核心期刊,并为若干大型图书、情报机构收藏。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学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 创刊时间:1981
- 出版周期:季刊
- 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北京8712信箱)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1949
-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09/G3
- 邮发代号:82-318
- 单价:
- 总价:
2024年 第4期
论坛:气候-生态突变
(1-1)
气候-生态突变:概念、方法及关键科学问题
郭正堂[1,2];朴世龙[2,3];杜鹏[4];张理茜[4];张科[5];张扬建[6];王林[7];张仲石[3];王艳芬[8];汪涛[9]
(2-19)
人类活动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从青藏高原展开讨论
侯居峙[1]
(20-29)
气候-生态突变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徐上[1];黄喆[1]
(30-42)
面向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社会-生态弹性提升策略
樊斐斐[1];郑华[2]
(43-56)
基于学科发展视角的“气候-生态突变”分析
张理茜[1];沙小晶[1]
(57-68)
人工智能辅助临床诊断对医患主体性的影响分析
陈默[1];张文沛[1]
(69-81)
环境算法决策的法律规制
顾晴怡[1]
(82-99)
数字劳动者失语成因及其话语权力重构研究——以外卖员职业的日常劳动过程为例
张童阔[1];徐祥运[2]
(100-116)
符号化对科学家社会知名度影响研究
萧汉[1];任安波[2]
(117-133)
公众科技风险感知与政府角色期待——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晴雨表调查的实证研究
阎妍[1];徐超凡[1]
(134-155)
人工智能与科学教育——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九届科学教育论坛会议综述
赵璐[1]
(156-158)
第三届“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研究”工作坊综述
任虹宇[1];侯红霞[1]
(159-162)
《科学与社会》2024年总目录
(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