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
曾用刊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简 介:学术性刊物。旨在倡导和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及管理工作联盟,推进自然辩证法及相关学科的发展。
- 主管单位:山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山西大学;山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
- 创刊时间:1984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92号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7062
- 国内统一刊号:CN 14-1354/G3
- 邮发代号:22-25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1期
大语言模型应该有“内在的语言生成能力”吗?——论乔姆斯基批评ChatGPT的局限性
郭贵春[1];梁德柱[1]
(1-9)
大语言模型产生意识何以可能?
耿之雍[1];贾向桐[1]
(10-16)
从感觉运动理论到意识的重构
赵易[1]
(17-22)
群体践行之知的互动-整合模型
方玄子[1];韩东晖[1,2]
(23-30)
基于语境的类比推理模型
祝文昇[1];黄华新[1]
(31-38)
感受质幻觉论的本体论问题与认知现象学纠偏
邢凯伦[1]
(39-45)
基于复数量化理论的本体论承诺研究
展翼文[1]
(46-52)
空间、意义和任意性——中期维特根斯坦论“语法”
梁家荣[1]
(53-59)
理想化、建构还是虚构——经济学模型本质的哲学探析
初维峰[1]
(60-65)
进化发育生物学视角下的“自然善”与内在目的论
李嘉琛[1];殷杰[1]
(66-72)
规范性的实践概念
余梦[1]
(73-78)
科学理解是事实性的还是非-事实性的?
赵聪妹[1]
(79-84)
被颠覆的认知域:Sora类人工智能驱动下的传播变革与发展
高艺轩[1];王思尹[2]
(85-91)
多重草稿模型视域下人工智能类意识进化的可能性探究
孙建民[1];杨煜[1]
(92-98)
转译、自立与科学化:日本近代针灸知识的建构路径
赵璟[1];刘士永[2]
(99-104)
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中的经学观反思
杨子路[1]
(105-110)
技能的认知结构及其作用
张帆[1];杜天柔[1]
(111-115)
从工具价值走向审美价值:生态完整性观念的哲学探论
江学如[1]
(116-121)
美苏高能加速器谈判与超导超级对撞机的起源
路昊明[1]
(12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