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计与决策
Statistics & Decision
该刊已选入:武大RCCSE核心期刊(2020)、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3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2023-2024)
简 介:《统计与决策》是由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统计与决策》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期刊,《统计与决策》杂志在面向高校、面向科研、面向学术的探索中,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杂志立足统计前沿理论,探究统计新方法,推介决策理论与方法,崇尚数量实证研究。
- 主管单位: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主办单位: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 创刊时间:1985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楚天传媒大厦A座201-213室
-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2-6487
-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009/C
- 邮发代号:38-150
- 单价:
- 总价:
2025年 第4期
评《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经济思想的历史逻辑》
刘代朝[1,2]
(2-2)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万科[1];曹鹏翥[1];罗秋怡[1];郭喆彤[1]
(5-10)
中国省域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综合测度及比较
吴慧[1];杜心仪[2];贺建风[3]
(11-16)
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动态异质性影响与机制检验
刘晓瑞[1]
(17-22)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
庞智强[1];王丽莎[1,2];邢强[1]
(23-28)
基于误差修正LMDI-SD方法的数字经济规模预测
王方[1,2];武承炫[1]
(29-34)
基于组合残差修正的优化神经网络预测方法
李博[1,2];廖梦洁[3];张健[3]
(35-39)
考虑时空滞后性的广义分布动态学模型修正及应用
安博文[1];许培源[1];孙明松[1]
(40-45)
线性关系的“U”型调节效应与“U”型关系的线性调节效应研究
曹伟[1];柏淑嫄[1]
(46-50)
面向簇间密度不均匀数据的密度峰值聚类优化算法
胡文琪[1];李永博[2];王晓彤[2];孟路稳[3]
(51-56)
调查问卷的主观性问题数据测量误差探讨
侯麟科[1];林士新[1];于瀚[2];李亚飞[3]
(57-62)
中国劳动力技能素质水平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诊断
王蓉[1,2];张勇[1,2]
(63-68)
中国乡村人口红利消退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贺星星[1];张烽辉[1];张政[1]
(69-74)
中国粮食生产韧性的时空特征及演化趋势研究
李菲菲[1];周霞[1];周玉玺[1]
(75-80)
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与共同富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检验
诸萍[1]
(81-86)
碳总量控制政策赋能区域低碳经济转型的实证检验
徐军委[1];刘志华[2]
(87-91)
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与国际比较
邓灿辉[1]
(92-96)
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现代化:机制路径及空间溢出效应检验
任晨晨[1];李宽[1];张弘[1]
(97-102)
“四链”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与机制检验
吴凡[1];李明阳[1];王泽锋[1]
(103-108)
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阳杨[1];郭佳钦[2];高媛[3]
(109-113)
外部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的统计测度
苑杰[1];李原[1];周晓香[1]
(114-119)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差异测算与分解方法
魏艳华[1];王丙参[1];马立平[2]
(120-125)
中国制造业全产业链部门结构演化与关联性分析
郑涛[1,2,3];李思瑶[1]
(126-131)
财政补贴、金融杠杆与企业高质量发展
蒋永彩[1]
(132-137)
绿色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检验
姬新龙[1];王书玉[1]
(138-143)
银行竞争与实体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融资效应和信息效应的视角
王露萌[1];顾子元[1];包晓岚[1]
(144-149)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关联效应研究
崔文星[1];曾繁华[1,2,3];刘晓君[4]
(150-155)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张海军[1,2];黄峰[3]
(156-160)
低碳供应链协调关键影响因素识别
程栋[1];杜颖[1];程发新[2]
(161-166)
累积创新质量:概念框架与作用机制
俞立平[1,2]
(167-171)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绩效的驱动机制与路径——基于meMO-Ⅱ模型的检验
陈立峰[1];曹维洲[2];陈伊凡[3]
(172-177)
金融科技、不确定因素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
何涌[1];林敏[1]
(177-182)
企业家精神对传统制造企业数智创新同群效应的影响
王帆[1];李婉红[2];薛青廉[2]
(183-188)